公益和环保考验“政府节操”
2007-08-01

来源:人民网河南视窗-广州日报

    为什么会有政府帮企业承担责任的现象出现?显然,可能是一些地方政府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了企业,于是乎有些企业就把自己当成了政府。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角色混杂,是中国的公益和环保难以展开的重要原因。

    多年来做记者,采访过许多地方官员。一提到环保,政府官员就满脸为难。一看到企业弄脏了的河流,他们就满脸羞愧。表面上看,这些政府官员很有羞耻心,他们把企业作的恶,当成了自己作的恶,好像企业排的污水,是他们自己排的一样。然而,本质上还是政府与企业发生了“性别错乱”。

    环保是最重要的公共事业之一,政府只需要具备一种才能:高扬环保责任旗帜,细心地把环境责任分配到企业,分配到个人,分配给社会的每一个有机体;同时对每一个有机体的行为方式进行检查和监管。

    此时他会发现,只要分配合理、监管到位,社会会很轻松地完成这些任务,政府的责任就尽到了,根本没有必要为企业的排污负责任。

    为什么会有一些地方政府帮企业承担责任的现象出现?

    显然,可能是政府下意识地把自己当成了“经济实体”,而没有把自己当成“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服务组织”。一些地方官员的做派,分明就是一个企业老总的做派,有些县长,经常让人误以为他是该县经济发展公司的总经理;某些局长,经常以为自己是某个公司的某个事业部部长。

    政府把自己当成企业,于是乎有些企业就把自己当成了政府。

    不少企业经常摆出一副政府的架势,非法砍树、非法拆古董;非法排污、非法挖矿;稍微挣了点钱,就想办个“小社会”。

    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角色混杂,可能是中国的公益和环保难以展开的重要原因。

    其实,政府的任务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推动社会进步。一些人经常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社会发展,一些人经常把社会进步等同于多挣几块钱、多修几条路、多买几辆车、多吃几口饭。

    其实,衡量一个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只有一点,那就是看社会的民力是否得到最大的激发。民力激发的第一步,当然是创造力的释放;创造力释放的表现形式,就在于“价值多样性”能够自由喷发。一味挣钱只是价值多样性中的“一样”。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才是政府?

    政府其实非常简单,政府就是一个解决公共事务的机构,它的基本准则是公正、友好,它的主营业务是公益、慈善,它的经营方式是公开、透明。

    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政府是最大的环保组织。

    从慈善的角度来说,政府是最大的慈善组织。

    从人类正义来说,政府是正义的最后防线。

    从道德来说,政府是道德标准的最有力推进者。

    它的每一个作为方式都在向社会辐射它的品行和能力,社会磅秤在鉴定、称量政府品行和能力时,依据的就是通过政府出台的各种举措。

    好的政府,就在于能够把人性中美妙的成分尽量激发出来,让生活在社会大森林中的人,互相之间友善往来、同舟共济;让人与自然的关系,融洽共生、天人共泰。恶的政府,总是激发出人性中不善的成分。太多的不善积聚在一起,就会冲垮社会的整体道德防线,破坏生态的整体平衡。

    计划生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绿色GDP,其实都是在弘扬一种理念:除了对人类自身负责,人类更必须对大自然负责;人类借大自然以获得存身立命之资,对大自然应当满怀感恩之情,而不应当肆意蹂躏。因此,这些高调的口号,必须有大量的措施来保证实现。

    无论国外做得怎么样,无论绿色GDP计算是多么的艰难,政府都应当坚持做下去,进而引领社会,逐步地转向可能的生态文明。如果稍遇困难就半途而废,没有前辄就不敢驱车,缺乏标准就无法核算,人手不足就停步不前,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都是政府失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冯永锋 环保人士)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