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2007-07-31

 
人民网  王守光 2007年07月31日09:27

 
 
  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尤其要注重优先发展教育,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一重要论断再次阐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社会和谐,民生为重。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三最”利益问题,这是推进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就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从其原本的意义上说,民生问题主要是百姓的生活生存问题,就是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说到底,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问题。

  致力于改善民生,使人民幸福,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建设,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江泽民同志强调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把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人民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问题上,并付诸于实践,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人民富裕与国家强盛、民生幸福与社会和谐、民心所向与长治久安的双向互动。十六大以来新的实践证明,我国正处于加快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积极化解和应对各种矛盾的重要关口,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民生问题解决得愈好,经济社会就愈能顺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愈能如期实现。抓住民生问题,也就是抓住了社会建设的根本。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民生从短缺到小康,迈上新的台阶。我们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特别是更加关注加速发展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所不断放大的各种民生问题。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在公共领域的失灵,使人们在体味高效和快速增长的同时,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承受愈益明显的社会压力,全球化又将金融危机、股市震荡等外部不确定因素内化为民生问题。同时,民生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外延和内涵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而不断扩展和升级。而民生诉求的分散性、多样性、复杂性又增加了政府有效供给的难度。所以,关注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谋求稳定发展的重要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把握改善民生的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必须针对当前民众最为关注的突出问题,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地解决好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五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紧抓好。

  第一,注重抓好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抓紧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针对目前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突出矛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新问题,要切实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

  第二,注重抓好教育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最大优势,要把人口多的压力变为人力资源财富,就必须通过发展教育提高人力资源能力。政府应当进一步强化责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拨款。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解决进城务工子弟上学难等问题。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劳动者就业的能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

  第三,注重抓好分配问题。分配是民生之源。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十几亿人口,就必须抓紧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橄榄形”的分配格局,防止两极分化,最大限度地减少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拉大的社会失衡心理,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

  第四,注重抓好社保问题。社保是民生之依。要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机制,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大力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城市房价高、居民买不起房的问题,切实解决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民众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老有所养,居有其屋,病有所医,衣食无忧。

  第五,注重抓好稳定问题。稳定是民生之盾。要完善社会管理,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争取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好转,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为十七大的胜利召开创建稳定安全的社会环境。 
 
来源:《济南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