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社会性IT与NGO
2007-01-29

著 作 人 :浅水 (vim)
网  站 :浅水笔记(
http://vim.growup.net.cn)
版权协议 :F-KPL (
http://www.sitsing.com/fkpl.htm) 
特别说明 :本文章可自由转载使用,任何个人或者机构可以非独家免费使用,但使用前请向作者履行告知义务(相关联系方式请查看其网站),且使用时以上版权信息未经著作人同意,不可修改或删除。

    WEB2.0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的社会化应用,或者说,它是社会性IT的一种轻量级的实现。

  它依托互联网的渠道,通过建立一个网上的虚拟社区,把有一些有着共同兴趣或者需求的用户聚集在一起,借助网络的服务,由用户自己在这个社区中创造内容、实现事务管理、以及成员自我发展的需求,可以很简单有效把成员的相关事务组织起来,或者建立起一个虚拟社会或者虚拟组织,让其中的成员参与进来得到发展,或者直接服务于一个现实的组织的工作和管理的需求。

  下面就宏观的泛泛的讨论一下关于web2.0的应用对于NPO的工作和发展可能的一些影响,虽然对于这样的应用,我更倾向于使用社会性IT这个概念,但是考虑到一般人的使用习惯性的问题,后面我会把社会性IT称为WEB2.0。

WEB2.0能提供些什么

  关于web2.0的特点,通常一般的web2.0的开发者的用户都喜欢用酷和好玩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它,毫无疑问,作为最新最炫的技术,加上一批年轻而精英的用户,强调“有趣”是非常适当和有必要的。

  但是作为一个机构或者组织,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或者我们称为之为NGO(或者NPO)的第三部门,我想,我们有必要强调一下社会性IT(或者WEB2.0)的另外一些特点:那就是“有用”。

  Web2.0究竟能为NPO提供些什么样的支持呢,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它能给NPO提供的,正如它给传统企业提供的优势一样:

生产力方面

  1、WEB2.0能借助一种轻量级的工作协同,提高NPO的工作效率;

  2、WEB2.0可以使NPO的工作内容更大程度的可分解和可管理,从而将更多的工作可以交由时间不固定的志愿者完成,减少的NPO的成本;

  3、依托WEB2.0的开放性,很多工作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半SOHO的方式进行,而不需要当事人一定要聚集在一起工作,加大的工作的灵活性,一方面减少办公成本,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得更优秀的人才;

社会信任方面

  4、WEB2.0与生俱来的社会性基础,可以减少NPO工作中的信息传播成本,公益服务的供应方和需求方能更快速和有效的相互了解和互动,优化项目的合理性和服务的有效性;

  5、WEB2.0建立在一个开放的虚拟网络上,于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这种相对低本的形式,把NPO的部分服务更方便和低成本的提供给更大范围的更多的受众;

  6、WEB2.0意味的工作的透明化,可以加大NPO的资助方和服务对像更好的了解和监督NPO的工作,提高彼此间的信任度,减少因误解产生的磨擦成本,当然也可以减少NPO内部可能的不规范行为。

  另外还有一点可能会比较容易被人忽略掉的的要素,遍布于互联上上的各种免费服务本身,很大程度上就依托于一个个虚拟社区上的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贡献和相关的IT系统,而很多优质的知识(包括很多研究、技术和教育资料)也在类似CC这样的开放的知识产权架构下发布,WEB2.0本身已经是面向普通大众的一个社会精神的宣传平台了。

NPO如何在WEB2.0上开展工作

  说过了WEB2.0在NPO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可能很多NPO仍然不知道具体的可以用WEB2.0开些什么,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1、对于很多以信息交流为主的的轻量级的服务,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比如信息咨询、研究发布、咨询共享、心理辅导等,可以建立虚拟社区,可以通过专门的应用软件。相应的工具和系统包括CMS、BLOG、Q/A、IM、FORUM、EMAIL、Mailist等;

  2、对于工作地理范围很广,但资金和人力资料紧张的NPO,可以通WEB协同的方式,对于部分项目,可以聘请本地人员完成工作,减少成本支出,又可以保证基本管理效果。相应的工作和系统包括轻量级的:IM、EMAIL、GroupWare、WebOffice等,也可能包括重量级的CRM、OA、SCM等;

  3、可以通过WEB2.0展开人员的招募和培训工作,以及日常的管理,包括在CMS和BLOG上发布招聘信息,通过SKYPE等工具开展语音或者视频培训和定期会议,用WIKI做知识管理,用BLOG、EMAIL、Calendar等工具进行工作跟等;

  4、建立面向自己关联机构和受众的网站,定期发布自己工作的相关情况,并提受咨询和监督,以及与相关机构内进行基于如RSS的信息汇聚,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同时加强社会网络的联系;

  5、可以通过面向专业服务对像的特点建定网上的虚拟社区,通过这个社区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提高组织内所有相关人员的参与度和服务意识,为NPO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6、其它,后面继续完善,可以说的内容很多

  简单说,WEB2.0的主要特点,就是在一个社会化IT的平台上,可以在所有有的相关人员中形成一种即时的信息生成、发布,交流,一个基于同一个NPO服务的平台,本身就可以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社区,而这个社区中的足够参与度是会形成足够的信任度的,这种信任,可以减少NPO的工作阻力,同时也更容易盈得社会信任。

如何在NPO工作中实现WEB2.0

  最后必须要声明的是:信息化应用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技术领域,它无疑有很多优点,但它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因为它们(尤其是WEB2.0的应用)大部分都是发展中的技术,涉及到非常广泛而且深入的IT应用,一个NPO如果想把这些东西更好的应用到自身的需求和服务中去,还需要做不少的工作。

  也许对于许多企业而言,有一个专属的IT部门已经是一个标准的编制了,但对于众多的NPO,尤其是草根NPO而言,独立的IT部门也许还是一种奢侈,但是WEB2.0的时代,有很多网站提供了很多优秀的WEB2.0的应用,各个NPO可以充分利用,比如众多BSP提供的BLOG服务,比如GOOGLE提供的包括了邮件/即时通信/日程/网页在内的WEB应用服务套件,比如YouTube、Tudou提供的视频播客服务,比如SKYPE的语音会话服务,比如WIKIPEDIA提供的开放式的知识库,比如众多基于CC协议上的共享的知识等。

  如果能善加利用这些现成的网络服务,那么,一个NPO仍然可以在一个低成本的基础上,开展相当多的WEB2.0的应用,而这就不需要太多的专职IT技术人员了,只要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全职或者兼职的CTO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规划即可,这个CTO甚至也可以是志愿者或者外包的第三方工作人员,具体形式根据机构的特点和需求而定。

  最后说明一下:社会性IT也好,WEB2.0也好,都只是一个工具性的东西,甚至NPO本身都只是一个更大架构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请根据真正的需要选择你们所需要的服务,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NPO而言,他们应该能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求,而能根据这些真正的需求确认应用,而不只是单纯的赶时髦而已。

典型的web2.0应用

  BLOG:博客就不用说了,信息公开的最佳方案,而且现在的有些博客有很强大的扩展功能,甚至可以扩展成全站的应用了,对于一个以网下工作为主的NPO,平时只是需要保护经常性的信息发布,以及了解基本的反馈,那么这已经够了。如补充教育工程开放式课程计划的大陆网站就通过blog应用在发布各种官方信息的。

  WIKI:到处都在用WIKI做百科全书,我一直不清楚这世界是否真的需要那么些的百科全书。其实wiki更适合的应用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知识创作和知识管理,一个基于内部的专题知识库,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知识累积也非常适合NPO这种志愿者很多而且流量性很多的组织中,知识的创造和继承。很遗憾我没法给大家演示一个机构内部的WIKI应用,但是yahoo和中科院都是用mediawiki在做自己内部的知识管理,关于wiki应用的具体演示,可以看最知名的开源知识项目维基百科

  CMS:真正最适合NPO的,首先应该是一个内容管理系统的应用,CMS可以用做内部的信息门户,也可以作为对外的信息发布平台,CMS的核心是portal或者news,一个好的开源的CMS就可以实现一个小型的新闻、社区的应用,这正是一个工作良好的NPO的核心需求之一。作为一个NGO信息汇聚的平台,NGO发展交流网就用的是CMS在管理自己的工作。

  FORUM:论坛可能是最传统的web2.0的应用了,一个可以让相关人员进行自由讨论、交流的地方,几乎其它所有的web2.0的模式,都可以在论坛中,以一种很粗糙的方式得以实现,很多好的网络社会,都是以论坛为核心的,比如开复学生网

  ALBUM:一张好的图片可以抵上一万字的文字说明,有很多的公益项目的主要宣传工作之一就是公益摄影展,Album的应用在于把这些图片的记录和发布从生活中的展示转移到的网站上,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很好的web2.0风格的像册站了,比如flickr、比如google的picasaweb。这很少有一个专门的网站会是只做图片的,但在大部分的NPO网站中,它可能都是比较有效果的,比如公益中国公益摄影比赛

  Q/A:大家都知道百度知道是一个十分精彩的应用,而百度知道,就是一个大型的Q/A系统,信息咨询,问与答,是许多机构的基本工作之一,要用专业了,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效率的方法。因为一种Q/A的内部应用,我们无法提供一个范例,大家同样可以从百度知道的应用中,大概的了解可能对于机构有什么帮助。

  Mailist/Email:很多人都忽略了,最传统的互联网应用之一的电子邮件,其实就是一个典型WEB2.0的应用,它立足于沟通和信息传播,邮件列表是它的一个社会化应用的范例,也是最高实现信息“推送”应用的范例之一,主要用于内部的工作交流和协同,比如创作共享项目中国组和多背一公斤就在采取mailist做团队内部的沟通和协调的。

  SNS:用一个比较商业的称呼,SNS可以被称为人脉网,但不管是商业还是公益,人脉永远是所有社会性行为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同时一个SNS也是提高NPO相关人际系统内人员粘度的最佳应用。很遗憾,目前还没有看到一个很好的公益类型的SNS,不过以读书为号召的豆瓣是一个不错的范例。

  IM:即时通信是被很多人忽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社会性IT的应用,主要原因可能一般人的眼光中,只有B/S结构的应用才算是WEB2.0,而IM通常都是C/S结构了,现在好了,当google、微软、QQ纷纷推出web版的客户端时,我们终于发现了,这也是web2.0。这个应用就不需要解释了,各位自己想想自己的工作中是否离得开MSN/QQ/YAHOOPAGE这样的工具吧,当然,更专业的适合机构使用的应该是那种可以由自己全权管理的,以内部沟通为主的工作,google有提供这样的免费服务。

  Workgroups/OA:Workgroups指的是办公协同,OA指得是办公自动化。和绝大部分是NPO工作都是基于办公室和通讯的行政、公关、策划、咨询等在类的白领工作,其工作质量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作人员之间的良好协同,以及工作流和任务结构的良好设计和管理,这些个需求可以通过类似于NOTES这样的商业群体满足,也可以通过如Groupware这样的开源系统或者Google Apps for Your Domain这样的第三方服务实现。

  CRM:中国有很多热线电话形式的公益项目,类似于一个企业的客户服务中心中的一个小型的呼叫中心;所有的NPO对一定有一些指定的服务对像,广义上来说,这些服务对像也都可以称呼为客户。于是,企业应用中的CRM(客户关系管理)同样适用于NPO的工作中,可以用于提高NPO的服务质量,也可以简化工作的复杂度。试想,如果一个NPO能有10086那样的服务系统,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格局。通常CRM和Call Center都是商业系统,但目前也有一些开源的应用可以选择,比如开源的CRM系统vtigercrm,开源的软交换平台Asterisk,但要实现这种应用,必要的技术支持可能是少不了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