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向谁“下跪”?
2007-01-27

    1月21日CCTV-7农业节目主办的2006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上,开奖嘉宾侯耀华跪着对2006年度“三农人物”奉献奖获奖者陆永康进行颁奖,激发了不少人心灵深处的憻动。候先生这一跪,给了我们深深的反思与惊醒。

    “下跪”是中国古代表达敬意的传统礼仪,如孩子给父母下跪,下级对上级下跪,晚辈向长辈下跪,是要表达一种内心的尊重与敬畏。记得小时候过年,作为晚辈的后生小子都要向同族的长辈拜叩,几个小孩子站在一起,并排下跪,站起后长辈忙不迭地往手里塞住花生、糖果之类的东西,于是“年”就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而如今,这种“下跪”的仪式渐渐地退化了,近几年回农村老家过年,也很少见到下跪磕头的,只是几家转转拉拉闲话就了事。

    然而,千万不要认为“下跪”已经就此绝迹。相反在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更多的“下跪”:有向奸商下跪的,吃了人家的喝着人家的,甚至玩着人家的,得听人家的指挥。有向权力人物下跪的,想向上爬,就得溜着点,送钱送物,经常打点着,好为以后的升迁作准备。有向情人下跪的,哭哭啼啼,那是因为被抓住了把柄,眼看纸里包不住火了,不妨也来个苦肉计。有向办案人员下跪的,一再声称要反省再反省,认错再认错,这是想捞起最后一根稻草,争取个宽大的处理。社会上有的跪向了名利场,有的跪向了升迁路,有的跪向了享乐窝,上演了一幕幕众生相。

    我们究竟该向谁“下跪”?候先生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回答。

    我们应向这位含辛菇苦的教师下跪。这位陆永康老师跪着授课长在36年。出生9个月就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的陆永康,20岁时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里,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匍匐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这样的人民教师,我们没理由不向他致敬。

    我们应向勤劳的人民大众下跪。是他们养育了我们,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也维持了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对他们,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表达深深的敬意。他们也许是穷苦的,也许是潦倒的,也许是丑陋的,但他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他们最值得讴歌。

    我们应向真善美下跪。人民大众中蕴藏了许多真善美的因素,面对着纯之又纯的真善美,我们期盼已经太久太久。大美不言,大象无形,大音无声,真善美虽然无影无形,但它蕴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深处。我们对真善美应该表示深深的花色品种敬意,

    向谁下跪,该不该下跪,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因为在传统文化的礼仪里,男儿膝下有黄金,是不轻易下跪的。但我们也深深地懂得,所有值得我们去尊重的,人们也不会吝惜自己的下跪的,关键要看到所要尊重的对象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意义。

    我们该向谁“下跪”?相信大家已经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答案。

来源:强国论坛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