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报作奖品的文化意义
2007-01-21

     新近的两则消息,在这个“物质主义”甚嚣尘上、阅读文化持续式微的社会,给人以亮色,给社会平添了和谐气氛。

  消息是这么说的:其一是江西石城县,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县首届企业职工创业技能竞赛颁奖大会上,把原准备颁发的3600元奖金换成了《企业管理技巧》、《市场营销策略》、《知识经济》和《实用计算机软件》等图书奖品;其二是江苏姜堰市苏陈镇砖瓦建材有限公司,其老板、老党员柳荣本,自订了20份报纸赠送本镇的贫困户。据悉,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当地有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纷纷解囊,投入“订报扶贫扶智”的行动。

  书报作奖品或用于扶贫,实在太好了。当前,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物质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按说,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亦应相应提高。但据权威调查,我国国民阅读率已经连续6年呈下降趋势。看看我们身边,就会发现此言不虚。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报刊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担忧:再这样下去,读书读报的人快要成为“稀有物种”了。这当然与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传播载体有关,也当然与人们迫于生存压力越来越“没时间读书”有关,然而,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恰是不读书不读报这一趋势会令国民素质下降,而长此以往,我们就会丧失发展的后劲,在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中败下阵来。对此,有识之士不断发出“劝读”呼吁;也因如此,今年,中央11部委在4月23日“国际读书日”大力提倡全民阅读。

  但仅仅号召肯定不够,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拿图书作奖品,比如拿订报去扶贫。应当说,这是倡导阅读,培育读书氛围的切实之举。每年我们有大大小小多少奖项?各层各级的都有。各种物质类奖品、货币类奖品是惯常的奖励方式。为什么不买些图书作奖品呢?为什么不奖订全年的报刊呢?“奖书奖报”好处多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奖品能切实推动国民学习之风,重视文化之风,而且奖品可反复使用,书和报刊被读被用之后,功效之长,不可估量。据相关报道,江西石城县今年以来,就多次采用图书作奖。他们还根据受表彰对象年龄、职业的不同,选购不同的图书奖品,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每年年底,不少单位都在削减订报费,有相当多的单位,“书报费”甚至早已名存实亡。当然,强行摊派质量很差的报刊,人们不喜欢,甚至深恶痛绝。但是,好的书和报刊更多,如果运用得当,其发挥的作用不可限量。有些单位,宁肯拿钱大吃大喝,也不愿去订报买书!有人戏言,一顿饭够订一年报的!但就是不订。相比上述二例,可以说,一些人的做法是相当短视的。我们应当好好体会奖励书报背后所蕴涵的文化意义,多设计一些好的奖励措施,多办一些效益长久的好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