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人物感动的2006
2006-12-31

■魏青
 
  2006年12月31日
 
 
  2006年,感动我们的大事和大人物很多,这种高端的感动当然需要,但是,同样有很多的社会草根人物在这一年也在演绎着感动。

  有一位普通的女记者曹爱文,面对女孩落水的突发新闻,没有先进行抢拍,而先选择了救人,被老百姓盛赞为“最美的女记者”。她说:“选择先救人只是一种本能。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只感到抢救一条生命比抢拍一条新闻重要得多。”曹爱文用行动阐释了记者的人文内涵和外延。

  有一位城市的孩子,家境富裕,每天的生活除了上网就是上网,对所有人除了冷漠就是不屑一顾。后来,孩子参加了社会角色互换的体验,来到了落后的山区,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于贫困、贫苦的所见所闻所感,让他在一个礼拜就像脱胎换骨一样,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好的生活环境可能懈怠青少年的意志,艰苦的生活环境可以历练青少年,多给孩子一些艰苦的磨难也是在创造另一种财富。

  有一位普通的老妇人叫陈玉华,年轻时带着盲邻居出嫁,照顾与自己毫不相干的盲邻居28年。盲邻居跟着她走进了她的婚姻,成了她的家人,成了她孩子的“姥姥”。陈玉华用最朴素的语言阐释了最温馨的邻里情和怎么善待残疾人,超越了血缘的家庭亲情更弥足珍贵。

  有一位普通的矿工叫张玉良,面对矿难,15分钟的时间,他可以毫发无损地出去,但是他把这个机会留给了别人,自己却为救工友在井下吸入致命毒气生命垂危。人们想不明白,为什么不擅言语的他,出事的时候却挺身在最前面,他的自白就能够让我们明白:“就算我现在不能说话了,我后半辈子不会做噩梦!我不后悔!”,这就是草根英雄留下的生动阐释。

  中国历来不缺乏草根英雄,更不缺乏草根们在民间对朴素生命和道德伦理的努力践行,正因为有了更多每年都在涌现的令人感动的草根,我们崇尚人性光芒的文明风尚的基石才更牢固,奠基中华文明的脚步才迈得更有力。
 
来源:《华商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