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潜规则”:助人还是害人?
2006-11-03

 
来源:新华网山西 吉林频道 
记者 叶健、王昊飞   
 
    近年来,继“厚黑学”之后,“潜规则”成为了又一门有着众多拥趸的“显学”。自从作家吴思提出“潜规则”以后,打着“潜规则”标签的书热销于各地的大小书店。有人说从这类书中学会了很多处世技巧,对日常生活工作大有裨益,但更多的人认为,这一类书的泛滥助推了社会风气的庸俗化,有些书中的观点甚至有误导公众“学坏”的嫌疑,种种危害不容忽视。他们呼吁,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类书籍的出版审查。

 

一读者聚精会神的阅读“潜规则”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潜规则”热销书市

    郝建军是山西人民出版社的资深出版人。他告诉记者,自从吴思提出了“潜规则”这一概念之后,“潜规则”迅速成为频繁出现在书籍封面的热门词汇,以此为名的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书店的书架上。

    记者在山西图书大厦里看到,在一楼畅销书架上,《人生要懂得的历史潜规则》、《人生要懂得的8条隐规则》、《大学学不到的人生技能》、《说话滴水不漏的9大隐规则》等书放满了整整一个专柜。而在吉林长春市,同仁购书中心、长春书城、新华书店等多家大型书店内的情景几乎如出一辙:关于讲述官场、职场、生意场等“潜规则”的书架前的人总是相对较多的。同仁购书中心的一个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来去匆匆”的畅销书相比,这类书销量稳定,不愁卖不出去,可称得上是“长销书”,虽然近年来,这一类书越出越多,单本书不一定卖得好,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当红火。

    据郝建军介绍,“潜规则”的书也有“明”、“潜”之分。前者在书名或内容很明显,直奔主题、快餐式地推销“潜规则”,为“潜规则”代言,鼓吹“学以致用”;后者主要是一类文学、学术作品,如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作者立意更多的是出于批判,而有的读者主观上是为了学习“潜规则”而阅读。

    记者了解到,这两类书都很受读者的欢迎。一位正在山西图书大厦选购图书的大四学生说:“马上要找工作了,但自己还一身学生气,为了说话做事能成熟一点,他决定买几本潜规则之类的书回去看。”他告诉记者,这类书在大四学生中间很流行,“这是毕业前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学好了这门功课,我们就会应付社会上的各种人和事”。

    毕业于浙江大学的王力度七月进入浙江某市的政府部门工作。他自称平时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阅读《胡雪岩》、《梁山政治》、《雍正王朝》以及王跃文的《国画》等书籍。王力度说,他很小就知道官场是最讲究潜规则的地方,为此,有志于当公务员的他从大学里就开始研读这些书。其中他最推崇王跃文的作品。王跃文在小说里细致入微地描摹了的种种官场潜规则,这是他琢磨与研究的重点。“这并不奇怪,身边的一些同事甚至把‘潜规则’奉为行动指南呢。”

“潜规则”类书籍琳琅满目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潜规则”走俏的背后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漆思认为,“潜规则”走俏的背后,是学习、运用“潜规则”以求个人更好地生存、发展--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心理定式。

    吴思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提出,所谓潜规则,是指在主流意识形态或正式制度所明文规定的规则之外,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换句话说,就是指那些拿不上台面公开讲,但却实际存在的行为方式。

    漆思认为,吴思的“潜规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富有当代价值意义的侧面解读,但很多人误读了这种价值,他们恍然大悟的是:原来“桌子底下”还有一个规则,而且这个规则远比墙上的明文规章有用得多,于是赶紧“学以致用”。

一读者在犹豫该买哪一本 新华社记者 燕雁摄

    “这个误读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 山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谭克俭认为,“潜规则”时下被人们默认,甚至共同学习有一定的合理性。

    谭克俭说,“潜规则”是吴思总结明朝历史得出的研究结论,但“潜规则”古今都有,并非始于明,也非止于明。时至今日,潜规则更是渗透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一套“潜规则”。这犹如一个“社会黑洞”,身处其间的人们,任你有再善良的愿望,都抵不住被其同化。此外,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间,原有的很多规范失去效力,在新的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社会规范体系建立之前,“潜规则”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过渡时期的规则驿站。

    漆思则认为,我国目前最缺的不是法律条文,而是落实、有法必依。他说,潜规则在现阶段如此盛行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由于法制体系内部的原因,宪法法制效力在实际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丧失,使得核心价值观被边缘化,社会诚信和道德面临挑战。

    漆思指出,某些潜规则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一些潜规则能取代许多不适应时代的传统规则,假以时日,或许会转变为“显规则”。此外,礼仪风俗方面的一些“潜规则”也是增进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桥梁。但潜规则是一个在良性社会不会出现或是极少出现的东西。一旦潜规则盛行于社会,则意味着“显规则”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纸空文,法制遭到践踏,道德受到损害。随之而来的是危害各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此外,还意味着人情在与市场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以金钱为桥梁的权商关系无法过渡到健康的政商模式;还意味着我们将走向一种坏的市场经济模式,而中国人在经济崛起中本应获得的社会福祉也因此将受到减损。


     是否该让“潜规则”泛滥书店?

    出版界、教育界的一些相关人士认为,“潜规则”类书籍的泛滥,为“潜规则”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社会上的庸俗风气,此外,有些书中的部分观点,甚至有教人“学坏”的嫌疑,危害巨大。

    记者在长春书城、山西图书大厦等书店看到,有些书中明白地写道:抓刀要抓刀柄,制人要拿把柄;装疯卖傻,以图大计;学会绕圈子,不会绕圈子,很容易吃亏;以诈赢得生机,善用欺骗之举让人无往不利;权力之前没有亲人,更没有朋友;媚上是官场上的攀升术;要善于说恭维话,学会向上司献殷勤,善于体会上司话中意思;善于送礼……

    出版人郝建军认为,这些“潜规则”或许对个人有着短期的“好处”,但这种好处却是以损害别人、集体甚至国家的利益换来的,这与我国的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完全背道而驰。郝建军说,现在社会日趋开放宽容,个人有越来越大的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但我国的《出版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有些出版社和书商为了经济利益,迎合社会庸俗心理,出版了相关书籍,违背了我国的图书出版原则。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图书管理处副处长连军说,近年来图书出版成爆炸式发展,给有关部门的监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致使部分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书籍流入市场。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出版自由,对“潜规则”这类选题,可以以文学、学术等方式来反映,但是不能在书中倡导这类价值取向。

    漆思则指出,即便就个人而言,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现实好处,但终究不是正道,不是长久之计。“潜规则”让“梁山”兴旺,同时也让它走向灭亡;胡雪岩因谙熟官场潜规则而得势,最终却以悲剧收场。这很说明问题。(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