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网上“结婚生子” 家长心慌慌
2006-10-02


在网络游戏《传奇》中,为了和“心爱的女人”结婚,“勇士们”可勇斗魔王甚至屠城。

  核心提示

  “你结婚了吗?”“哦,我昨天才刚离婚。”类似这样的对话,在学生网民中已不稀罕。有15岁的孩子进入了“新同居时代”;11岁的小学生说自己“初为人夫”,已是“两个孩子他爸”;初二的学生说他有“三个老婆”,身心疲惫,准备“休掉一个”!这是发生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婚姻生活”,“网婚”正在中小学生中悄然流行。家长与老师吃惊不小,担心孩子因此荒废学业;可有网友却称“网婚”可为以后的生活积累经验;法律界人士指,对于“网婚”的道德约束有限、法律相对滞后;心理专家称,“网婚”对孩子的潜在危害很大,师长应为孩子补上婚姻家庭的相关知识,以引导他们走出误区。

  道德约束有限法律相对滞后

  网络婚姻,因其虚拟性,和不确定性,在我国还缺少必要的法律约束。广东中天鼎盛律师事务所吴律师指出, 我国《婚姻法》对结婚条件有明确的规定,网络婚姻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婚姻。

  她认为网络婚姻涉及人的思想,是在虚拟世界里的一种情感游戏,是对伦理道德的违背。对未成年人的学习和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对此现象只能从社会舆论和道德自律方面加以制约,而法律是社会正义和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是,当网络婚姻的问题演变到一定严重程度时,只有道德约束社会舆论的监督显然不足以解决相应问题。这就需要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手段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可是由于法律的相对滞后性特征,使我国相关法律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文规定。

  个案

  15岁孩子的“新同居时代”

  阿春说他很惊讶。三天前,他和禅城区一朋友15岁的儿子小蓝聊天,得知小蓝在网络上已经进入了“新同居时代”!

  记者联系上小蓝,他坦言,半年前他在网上发现了一个可以“同居”、“生儿育女”的网络游戏。当时很好奇,便在这个游戏中注了册,不久他便有了一位“同居”女友。

  经过半年的“相处”,俩人都觉得“情投意合”,最后在“月下老人”的主持下,俩人举办了婚礼。

  而后,“小两口”还在网上旅游度蜜月。“婚后”,小蓝还和“另一半”在网上生儿育女,抚养孩子。

  “暑假时,天天可以上网,商量布置房间。”小蓝说,开学后时间少了,不过他和“妻子”商量好了,国庆长假要好好添置点家具。“小别胜新婚”,小蓝作了个鬼脸说。

  “让他老爸听到了,不知道该笑他还是揍他了。”阿春笑言。小蓝则振振有辞: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寂寞的时候、学习受到挫折的时候,可以向自己的“妻子”倾诉。

  小蓝不肯过多透露“妻子”的信息。只是说,“她很内向,很体贴,偶尔也有点小姐脾气!”

  现象

  中小学生视“网婚”为玩游戏

  领结婚证、操办喜宴、购房、生小孩……可不是小蓝的“专利”。网上结婚的中学生可不少,他们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近日,记者来到禅城区几所中小学随访,发现网婚正在中小学生中悄然流行,其中最小的才11岁。刚上初中的小元说,她同学想“离婚”,可“丈夫”最近老不上网,“想离都离不了。”

  据悉,在BBS或者聊天室认识的网友,“情投意合”了就可以申请“登记结婚”,经过简单的确认程序即成为“夫妻”。“婚后”夫妻双方共同“生活”在一套房子里,可以靠玩游戏“挣钱”装修房子、修整花园、饲养宠物,甚至还可以申请“生儿育女”。

  如果一旦“感情破裂”,可申请“离婚”。不过,中小学生普遍认为,“网婚”是一种游戏。

  王女士的儿子正在读高二,今年暑假他发现儿子频频上网。有一次她无意中发现儿子对着电脑独自偷笑。经盘问,才知道原来儿子在网上并非找复习资料,而是找了个“网上老婆”,在打情骂俏时笑了出来!

  而读初二的阿坚声称,网婚半年来,可能为人“夫”的缘故,他觉得自己“成熟”了许多。不过,既要读书,还要跟3个“老婆”周旋,身心有些疲惫。他打算休掉一个“妻子”。

  争议

  1、网络夫妻只是玩玩罢了?

  “玩玩而已啦,不要太在意。”正上高三的阿辉对于“网婚”不以为然,虽然他也知道有不少同学和学弟正对此很热衷。“因为好奇所以想尝试,因为无聊所以沉迷。”阿辉语气老成,其实他上初中玩网络游戏《传奇世界》时,就已尝试过“网婚”生活。

  “结婚时,必须是男方向女方求婚;必须双方都要在姻缘神殿,而离婚时要付出一根金条的代价。”阿辉坦言玩过“网婚”时,神情兴奋,后来,上高中了,想考好的大学了,阿辉才尘封了网络游戏和那段“婚姻生活”。

  可网友阿毅则认为初中生可能是在网上“玩家家”,而对于他而言,“网婚”的意义远不是玩玩而已。“网上婚姻虽说是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却让我的心智更加成熟。” 阿毅的网络妻子虽然远在青岛,但和他“心有灵犀”,他们共同设计布置自己的“房间”、互诉衷肠、互相鼓励,“这成了我每天生活极其重要的一部分,相信对我今后的婚姻生活有帮助。”

  2、中小学“网婚”不利于成长?

  孩子们面对“网婚”的不以为然,让家长和老师们吃惊不小。

  听说我市有不少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婚姻,张女士显得有些紧张,她刚上高一的儿子也是一网迷。“玩玩游戏倒也罢了,玩起结婚生子来那就太离谱了!”

  张女士说,孩子正处于青春期,对于婚姻生活可能有着朦胧的向往,如果迷恋上网络婚姻, 很可能耽误学业。万一“网络同居”“走火入魔”,俩人见了面,真的有了同居关系,作为家长怎么受得了?

  有着类似担忧的家长不少,特别是一些女生家长更是担心孩子遇到居心不良的人,身心受到伤害,耽误学业。

  顺德大良的李老师也认为,沉迷网络对学生学业的负面影响已经显而易见了,如果再加上个“网婚”,很可能让学生无法自拔,荒废学业。“这些游戏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种损害,甚至会导致早恋,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并尽量培养他们的竞争型心理素质。”

  3、“网婚”也是一种恋爱方式?

  面对“网婚”的众多非议,阿军和阿英一笑而过。“这也是一种恋爱方式,需要缘分,需要真心,需要真诚!”

  三年前,阿英就在网络游戏《传奇世界》中接受阿军的求婚戒指;现在她们走到了一起,阿英正等着阿军真正的求婚戒指。

  他们的爱情源自“网婚”。三年前阿军在湖南,玩游戏时认识了阿英,两人从“相知”到“相爱”,最后在游戏的婚姻神殿中结婚。两年前,阿军辞职南下佛山,和阿英生活在一起。

  能够进行情感交流,是网络游戏最吸引人的特质之一。阿军说,一段真挚美好的感情,无论是在游戏中还是在现实中,都会给人长久甜美的回忆。

  “想在《传奇世界》里结婚,可不像其他游戏那么轻松哦,很多的困难,是一定需要相爱的两个人去共同克服的!”阿英说,经历了“网婚”的历练,她对自己以后和阿军的婚姻充满信心。“以后的生活有什么艰难困苦,我们一样可以风雨同舟。”

  观点

  迫切需要为孩子补上婚姻家庭课

  “网婚”几年前就已流行,但是向中小学生扩散是一个新现象。我市高级心理咨询师关舒俊认为,12~16岁的青少年对于异性、对于婚姻有着朦胧的向往。而不少家长和老师平时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却很少涉及这方面的话题,无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而网络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无规则的窗口。

  他们在虚拟的网络中把自己好奇的东西都经历了一次,满足了好奇心,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因为网络上无正确的引导,加上孩子们心智不成熟,导致“网婚”潜在的危害很大。他们沉迷“网婚”游戏,耽误学业;在所谓的“婚姻”失败后,带来心灵的创伤;特别是网络上无规则、如游戏的婚姻生活,将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爱情观、婚姻观,这种危害是潜在的、长远的。

  对此,关舒俊认为,既然家长和老师都无法控制让孩子们不上网、不去接触“网婚”,那就需要为孩子们补上关于婚姻和家庭知识这一堂课。孩子们在了解这些知识后不会盲目地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沉迷“网婚”,同时,有可正确的引导,他们在走出“网婚”游戏面对现实时,仍然可保持着自己正确的婚姻观、爱情观。

  编后

  现实世界所有的东西,网络都能“虚拟”,除了“网婚”之外,还有网络虚拟财产。“网婚”是虚拟的,除了极少数“网婚”能走进现实外,大都是“网络昙花”,那么网上“盗取”网络虚拟财产算不算“偷窃”财物呢?敬请关注明天本报推出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民生视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