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2006-06-28

2006年06月28日 南方日报
 
  直言

  江城子

  在令我崇敬之人的名单中,又加上了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名字。6月26日,他正式决定向5个慈善基金会捐出其财富的85%,约合375亿美元。这是美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大一笔慈善捐款。

  巴菲特是“股神”,是“世界第二富”,足以令人艳羡,此前却未必使人崇敬。有本事、有钱的人多得很,而能获得世人崇敬的则寥寥无几。现在,巴菲特把巨款捐给慈善事业,使人油然而生崇敬之感和庄严之心。慈善及其实践,原本就是人类进步的象征,更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钢铁大王”卡内基有一句名言:“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但人心不同,自古而然。现实中,在“巨富”中“死去”的“巨富”,不但在巴菲特的国度有,在我们身边大约也有。而且,这样的“巨富”在以这样的方式告别人世之时,未必感到耻辱。未富先骄者有之,甘当“守财奴”者有之,骄奢淫逸者有之,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者亦有之。人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差距,确不可以道理计,而其高下也由此判若云泥。在我看来,巴菲特与同样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物主义者。

  比尔·盖茨与巴菲特都是天才式的经济巨人,所以在慈善实践中也往往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手笔”。然而,向善之心、行善之举,原不以财富的多寡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先富起来”之人不知凡几,然而,世人见到富人“感动中国”的善举有几?比比皆是的,是社会舆论对富人猛烈的道德批判和富人喋喋不休的自辩。也许,是因为我们历来不够富足,所以缺乏慈善的传统,富人们还不习惯于从事慈善事业;但对慈善事业不正确的理解和运作,或许同样是世人并不热衷慈善的原因。

  巴菲特将约300亿美元捐给比尔·盖茨及其妻子建立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因为“我知道那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基金会,没必要再建立一个巨大的巴菲特基金会,而且盖茨夫妇基金会能够很好地处理我的钱”。巴菲特这样做,体现了对“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充分信任。这种对慈善机构的充分信任,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此外,人们不应忽略,“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一个非官方机构,而且基金会的创立者和负责人早已被实践证明在道德情操和经营能力等方面都无可挑剔,其社会感召力由此可知。试想,如果人们面对的慈善机构并不值得信赖,如果慈善组织或慈善机构充斥号召他人行善而自己却自私自利之人,如果所谓的“慈善家”捞取政治资本最终纷纷露出伪善的真面目,如果一味地迷信组织动员而忽视民间力量,有向善之心的人就可能发生动摇,有行善之习的人就可能变得迟疑,而有志于慈善事业之人就可能宁愿在“巨富中死去”,而耻于与所谓的“慈善家”为伍。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