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
2006-05-26

    现在,很多我们不愿看到、听到的消息,频频冲击我们的视觉、听觉。比如,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的消息,禽流感、疯牛病蔓延的消息,海啸、飓风、沙尘暴肆虐的消息,等等。在痛心和无奈之余,我想到了保持敬畏之心这个话题。

  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敬畏既是一种态度,又是一种信念。这种态度和信念是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教训中得来的,是从科学认识的不断积累和“纠错”中得来的,也是从人与自然长期相处的生命体验中得来的。有了敬畏之心,人生就如同野马有了缰绳之约束而不会任意飞奔,洪水有了河堤之束缚而不会到处泛滥。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甚至无法无天。不懂敬畏的人是可怕的,不知道应敬畏什么的人是可悲的。

  敬畏法律。法律既是对个人的约束,又是对个人的保护。法律之于人正如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之于汽车,虽然它不时要我们停车等候,但保证了道路的畅通和我们的安全。一个人如果无视法律,行为就容易出轨,甚至惹上牢狱之灾。“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句俗语并没有道理,事实上因胆小而“饿死”者少而又少。在法律法规面前,还是胆小点为好。

  敬畏规律。敬畏规律的目的是掌握规律、利用规律。要敬畏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比如,我们党提出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规律;敬畏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我们党总结了国内外经济社会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敬畏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只有敬畏和遵循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才能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敬畏自然。人类是自然之子。如果人类对自然进行无度的开发,大自然就会反过来报复人。人类在利用自然获利的同时,应谨慎行事,不要随意在自然的“肌体”上涂抹人的意愿,防止对大自然过度开发。因此,我们要减少日常生活中对高资源消耗品的使用,提倡简单、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建设节约型社会。

  敬畏舆论。不管是谁,都要面对社会的舆论与别人的评价。为人是否诚实,处事是否公道,大家自有公论。因此,应该把社会舆论和别人的评价当作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看看脸上有没有污点、品行上有没有不足,以便及时改正。

  心存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无论做官为民、做人做事,都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从而使个人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好

来源:解放军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