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血性”,其实是唤醒冷漠的灵魂
2006-05-24

2006年05月23日 红网
 
  湖湘子弟自古才俊辈出,尤以近代涌现的曾国藩、左宗棠而声扬华夏,力挽清廷政治的衰颓,足显其韬略超群;“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更是以勇烈留名青史。湖南地杰人灵,血脉不断。充满血性的平民“辣劲”则自为当世公认,竟何以贬低湖湘子弟没了“血性”?笔者以为,作者用“血性”一词旨在唤醒国民麻木冷漠的灵魂,并非以地域概念来贬低一地之民,讽一省之风;其用意实在是对当今社会人生的深刻体悟而发的振臂一呼。

  事起于湖北青年韦黎在长沙公交车上勇斗扒手,却无人相助,甚至“车上没有一个人出来制止,哪怕是大喊一声的人都没有”,听来的确令人心寒——《湖南人,你的血性狗吃了》!此语一出,“烽烟”四起,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不禁要问,湖南人的血性的确是丧失殆尽吗?据说湖南人很承受不起,一向被认为“有血性”、“敢为天下先”的族群,忽然被人指着鼻子痛骂“冷血”、“血性被狗吃了”。这显然是激起了民愤,以一事发偶然的特例,就敢侮一省的民众,谁能忍此大忿?其实,大可不必血脉贲张,原作者只是想以此来惊醒国人对现状的反思和对民族精神面貌的批判——我们的民族不能连起码的反思和冷静都不要了吧。

  有评论以为,民族精神式微的时代,要求某一区域的人们凸显道德的高尚和精神的振作,有点太苛求。但笔者以为,惟有从某一地开始方能拯救整体民族的精神面貌,欲成燎原之势,须有星火先燃;欲使沙漠成绿洲,须有细水汇清源,这样才有生机昂然之春色。否则,就又回到想象的状态去理解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从本质上深思体悟来解决关键问题。现在是有很多人对现实环境失望,对现实风气悲观;但毕竟还有绝大多数人期盼着见义勇为的英雄出现,期盼着自己作为声援者来呐喊助阵;让敢为天下先的湖湘子弟再次振作起来,用行动整塑一代新风,如能承担这样的责任——说苛求也愿!

  其实,我们呼唤民族的“血性”已经呼唤得太久,从鲁迅先生写给我们的《呐喊自序》就已经开始了。一个弱国子民生活在异域,当看到国人赏鉴自己的同胞被杀而发出的愚妄的欢呼,他就深深地感到自尊心被刺的痛楚,他要用笔来唤醒民众麻木的灵魂:一个精神麻木的人纵使体格健壮也只能是行尸走肉,一个精神麻木冷漠的民族纵使经济有所发展也不能持久;救治这些灵魂,改变这种现状,他用笔冲开一条大路。今天,时代虽然不同了,但提出“血性”一念亦当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脉,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纵然“血性”与现代文明还不能完美对接,还不能体现民族理性的深层内蕴,但在今天的这个时代背景下,讲出来的意义还是巨大的。发乎心、动乎情、激于义的平民壮举,何必一定要止于理、止于缄默、止于麻木。哀莫大于心死!

  因此,笔者以为追问湖南人是否失去了“血性”有其现实意义。借助一地群体意识的觉醒来使整个社会进行反思,这对提升全民族的道德层次能起促进作用。我们民族面临的精神式微和道德滑落,是要我们国人从改变每一个自我做起,振奋每一个地域精神做起。这样,湘人今天振臂呼唤的“血性”,就是明天国人重塑正气精神的前奏。

稿源:红网 作者:王呈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