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要为弱势群体盖房子(转载)
2006-05-19

来源:新华网 余丰慧

    5月17日,《 第一财经日报》以“专访芝加哥市长戴利:控制不住房价说明政策不力”为标题,报道了16日上午芝加哥市长理查德M.戴利(Richard M.Daley)接受该报专访时谈到中国高房价时讲的一番话。针对目前中国很多城市的房价高昂情况,戴利给出了芝加哥的经验:“芝加哥的做法是一定比例地提供廉价出租房屋,提供给老人、有孩子的家庭、无业游民,给他们提供机会在城市居住,而不是把他们赶出城市,我们做这些力图使他们成为中产阶级,同时改变贫困的另一个方式是提供给他们教育”,“房地产开发有利润,但做廉价住房不可能有100%的利润,如果没有做好这一点说明政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去实施”。

    解决好百姓的住房问题是无论哪个国家的政府都绕不开的问题。此前,媒体曾经报道了韩国经验、新加坡经验以及英国经验等等。纵观这些国家的经验,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低收入家庭、老人和有孩子的家庭以及无业游民的住房问题,都是依靠政府的帮助和优惠政策来解决的。这是因为,衣食住行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生活必需,一个文明、发达的国家,如果不能保证每一个公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那么,这个政府就没有尽到责任。

    要满足百姓的住房需求,政府在许多情况下,就必须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直接干预。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存在严重泡沫,这是多年畸形发展积累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房地产的巨大泡沫,不仅直接影响一部分百姓的基本生存条件,还使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风险因素不断增加。这是因为,由于消费不旺,虽然中国已保持多年的低利率政策,但银行存款率始终居高不下。高存款迫使商业银行拼命向外发放贷款,而这些资金中的一大部分被投向了房地产市场或者变相进入股市。投机狂热引发房价高涨,股市疯涨,但是一旦楼市泡沫破灭,股市下跌,就将形成新的坏账,造成金融风险。

    中央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历史上曾多次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强力调控。尽管行政命令手段多一点,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去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当时就起到了明显效果。但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和利益观,反倒或明或暗地为房地产市场推波助澜。他们对国家调控政策或消极应付,或公开声明本地房价与上海、北京相比不高,甚至出台一些“托市”举措。他们也加强对房地产的管理,而管理的目的是帮助开发商抬高房价。今年3月以来,北京、天津、深圳、广州等部分城市的房价持续猛涨。北京市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自2003年以来首次反超上海。深圳市虽有市政府新近出台的“深八条”稳定房价政策,商品住宅均价还是首次突破了万元大关。中西部省会城市房价上涨更猛,甚至中小城市和县城城区房价也一路攀升。

    面对房地产的畸形发展,面对百姓买不起房的现实,面对不断累积的金融风险,政府应该果断出手。新华社记者张建高说的好,房地产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好监管角色。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再调控”,仍应坚持去年以来的大方向,以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投资性购房为核心目标,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惩戒用土政策对抗宏观调控的地方政府,让各地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来。同时,笔者认为芝加哥市长戴利的话语基本代表了发达国家解决住房问题的基本政策。政府应该承担起解决低收入家庭、老人、有孩子家庭等的住房责任,下大决心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价出租房屋。

    新华时评:房市“再调控”剑指何方

    房价问题说到底要靠市场解决,但房地产的特殊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其中扮演好监管角色。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再调控”,仍应坚持去年以来的大方向,以抑制房地产开发投资和投资性购房为核心目标,但在策略上应改变“重市场、轻政府”的办法,切实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确保城市规划发挥调控职能,惩戒用“土政策”对抗宏观调控的地方政府。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让各地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来,促使房地产市场循着市场经济的规律走。到那时,房地产市场才可能出现一个合理的房价形成机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