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5月19日 来源:人民日报
据报载,5月16日,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安步当车,步行6公里上班,以响应100多家民间团体倡议的“为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活动。
对此,有人心中赞叹,有人不以为然:“每月少开一天车”有多少实际意义?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截至今年3月底,北京汽车拥有量达到262万辆,居全国之首。而且,还在以每天1000余辆的速度增加,预计到2008年将达到350万辆。
人们在享受时尚生活的同时,也体验了意想不到的烦恼:堵车成了家常便饭,噪声吵得人脑热心烦。危害更大的,是汽车尾气:在北京的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中,23.3%来自机动车尾气。由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导致的光化学烟雾,近年来已在北京出现。
减少汽车的负效应,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燃油的效率,同时也应尽量减少汽车的使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北京市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每辆汽车每月停驶一天,全市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将减少3600多吨,一年下来全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总量将减少4.4万吨。由此可见,“每月少开一天车”,并非虚张声势的作秀。
当然,“每月少开一天车”的真正意义,不单是减少多少污染物,它所体现的,是一个公民、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素养和环保境界。近年来,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保护环境正由“要求他人”转向“人人参与”。在这一过程中,对污染“贡献”较多的有车、用车族,更应先行一步,引领保护环境的风尚。
自1998年9月22日法国率先实施“市内无汽车日”以来,全世界至今已有超过1000个城市开展过“无车日”活动。“西风东渐”,成都和深圳已开展过“无车日”活动;在北京,响应“每月少开一天车”的车主,也由去年的10多万增加到今年的20多万。
环境保护始于思、发于言、成于行;涓涓细流,汇之成海。步行、骑车或乘坐公交车上下班,既减少了环境污染,也可以多活动活动筋骨、强身健体,利人而不损己,何乐而不为?人们期待着,有更多的车主参与到“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中来,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赵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