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些“零距离”
2006-05-11

    “五一”黄金周期间,带孩子到一家公园去玩。走进公园里的动物园才发现里面真是“别有洞天”。游客不仅可以把买来的食物喂给猴子、鸵鸟,孩子们甚至还可以把自己的零食送到猴子的手里,让人真有几分担心。

  近年来,一些动物园为迎合部分游客的好奇心理,大打“与野生动物‘零距离’”的招牌:游客只要交上“买路钱”,就可越过护栏,与鹿、象甚至幼虎、幼豹等“亲密接触”:或喂食,或抚摸,或合影留念。

  在“零距离”的诱惑下,不少游客慷慨解囊、大胆“触野”。而这些动物园的管理者,更是喜形于色,摇旗呐喊。他们解释到,此举一则可以用收来的钱改善饲养条件,二则可以唤醒人们的爱心,增进人与野生动物的情感……

  乍一听,似乎颇有道理,可是细想想,这些做法对人对动物都不利:

  首先,“零距离”不利于游客的安全。动物园里圈养的野生动物,虽则比野外的温顺,但毕竟还野性未泯,存在伤人的可能。人见人爱的大熊猫够温顺的吧,但就在卧龙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熊猫苑”,前几年就发生过一位试图“亲密接触”的游客被大熊猫咬断3根手指的惨剧。其实,类似的事件近年来在全国并不鲜见。

  其次,“零距离”违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宗旨。建立动物园的初衷,是为了让人们近距离地领略野生动物的野性犹存的真实风采,而不是让人们与之“亲密接触”。看过动物园里的老虎、狼等猛兽的人们都有这样的感慨:虎失其威如猫,狼无其凶若狗,哪有一点野生动物的样子?!

  正是为了向人们展示野生动物之“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昆明等地才不惜巨资,新建所谓的“野生动物园”。

  本来,动物园里圈养的动物野性已经所剩无几,如果再多一些“亲密接触”,动物会变得更加“可亲可近”,更无“野性”可言——这样对己少益、对野生动物多害的“零距离”,难道不该早些打住吗?

  宋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其《爱莲说》中,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对于圣洁的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尤其要“保持距离”,而不是什么“零距离”

来源: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