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行动"应该超越"体验"走向现实
2006-05-08

     今年四月,南京某大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饥饿行动”,参加这次活动的大学生在三个星期的时间里,日平均生活费不得超过8元,并与一切奢侈的消费行为彻底绝缘。通过这样的“贫困体验”,大学生们感受到了幸福的真实含义,并从中学习到了节俭的生活态度。

  “饥饿行动”的消费标准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参照城市特困家庭和校园特困生的生活水准而制定的,因此,部分生活优裕的大学生参与“饥饿行动”,除了体会人类最古老的饥饿经验之外,还能够走近边缘人群的生活,感受他们的处境,品味他们的酸甜苦辣。这样一种社会处境与生活标准的“换位”,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理解人生、培养同情心、寻找幸福感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贫富分化是我们社会所共同面临的一个严峻现实,即使在大学校园中,贫富悬殊的现象也是寻常可见的,扬州大学曾经开设收费相对低廉的贫困生宿舍楼,就是最直接的证明。有研究者指出,大学生也出现了贫富分层的现象,群体之间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大学生的分层,是社会现实的客观投射,大学管理者很难对此做出什么有意义的“干预”,但是,对待大学生不同群体之间的隔离状况,我们却不能听之任之,如果在大学里就出现了贫与富的人际沟壑,如果这种沟壑不能通过文化的、教育的行为加以弥合,那么,整个社会的断裂现象就会越发严重,大学的存在意义也会受到嘲弄。从这个角度看,“饥饿行动”在大学生不同群体中起到了一种“缝合”作用。

  当然,我们还应该看到,“饥饿行动”本身就带有悖论色彩,因为只有富裕的学生才有体验饥饿的“特权”,贫困学生则只能忍受饥饿。富裕学生在短期内刻意节俭的行为,其本身就显示出他们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的优越。要想打破这样一个怪圈,就必须对“饥饿行动”做出全新的设计,而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走出狭小的校园,创造一个开放的体验环境。

  去年年底,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一项名为“扶贫中国行”的大型公益活动,旨在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先富人群走向贫困乡村,体验贫困人口的生存现状,为他们提供可能的帮扶,从而实现贫困与富有阶层的互动、交流与理解。就基本面来说,“扶贫中国行”与“饥饿行动”有一定的相通之处,都是主动对饥饿和贫困的体验,但“扶贫中国行”的高明之处在于,它跳出了参与者的自身处境,走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在更真实、更粗犷、更原初的社会现实之中,参与者能够摆脱自我怜悯和自我欣赏,投身于改变贫困的努力。与浅尝辄止的“体验”相比,这种身体力行的实践无疑是更为宝贵的。

  大学生正处于积累人生经验、形成自我价值体系的重要阶段,他们更应该走出校园,走出“体验”,投身于消除贫困的社会实践。只有在行动中,他们才能超越对自我的狭隘评判,才能真正了解富裕与贫困的成因,才能达成对其他群体的理解。也只有在行动中,他们才会懂得究竟要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来源:北京青年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