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应该怎样去跟他说一声对不起
2006-05-06

        世界上的隔离,看得见的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的隔离墙,看不见的,就是精神上的放逐与边缘。

  再次叙述苦难肯定是一种提醒,这种提醒是残酷的,但残酷是一种难得的清醒。这个孩子,只有14岁,他就生活在人群之中,就生活在我们中间。2004年,他的父亲去世,留下母亲卧病在床——“什么都看不见,鼻子不停地流血,手、脚和身体都在颤抖”。事实上,在他父亲去世之前,夫妻俩也都没有了工作,一家人全靠低保生活。但那时候,毕竟还有一个完整的家,他可以不必直面生活的苦难,不必承担所有精神的重压。

  25日傍晚,放学后的他,一人默默回到家中,久病的母亲再一次尿湿了床铺,失望与不堪承受肯定已让他狂躁,他看不到希望,他也没有可能倾诉,在他的世界里,他想呐喊却怕听不到任何回声的空旷。他是孤独的,孤独又反证着他的无助,于是他举起了床边的板子,打在母亲的身上。也许没有任何意识的判断,只是生活的重负在寻找一个宣泄的出口,当母亲痛苦的哭喊惊醒了意识,他只能跑到没有人的地方痛哭。

  像极了一个纪录片的镜头,唯一缺少的是昏暗灯光与迷失背景。

  没有人的地方,他是孤独的,他同样是安全的。就是这样一种自我的精神放逐与隔离,让他知道自己的存在,也让他承受不堪承受的重负,直到有一天再也承受不起。

  这不是道德评判的题材,也没有情绪渲染的机会。我们只能在一种残酷中冷静,生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残酷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因为患病,他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了,要是眼睛好,他就会像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样,就不会让妈妈难过了。我想省却任何追问的理由,在一个14岁的孩子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苦难经历面前,任何追问的理由都是不公平的——他如果要为一个家庭负责的话,那么现在谁该为他负责?这一天之后,他还是踽踽地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而社会和我们将给他一个怎样的未来?

  我们不难发现:贫穷与苦难已经成为放逐与边缘的主要特征。在这世界上,苦难就是最大的不同。一个孩子过早地经历苦难与贫穷,他就能明显地感觉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于是他就会在自我放逐中走向边缘化的精神隔离,这个时候,他愈加需要社会的呵护与关怀——不仅是赠与,而且是平等的接近与自然的融入。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贫穷,而是贫穷下的被隔离与遗忘。

  孩子说:“我天天要做饭、洗衣服、扫地,还要上学,可是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人问他为何变得孤僻,他答:“我一个人好孤单。”生活对于一个孩子,已成为精神上的压迫。他说,在学校里,他很想和同龄人一起玩,但眼睛看不清,只好算了。在家里,他要担当一个他不可能担当的成人的角色,他所承担的重负,以及苦难与他所具有能力极不对称之间的挫折,他所具有的孤独,已经成为一种精神上的负担与极大的戕害,使他承受不起却又要强迫自己去承受。这个孩子说:“我也是一个很有自尊心的人。”——他只能用孤独来维持他的自尊。

  他已经向世界说对不起了,他说:“妈妈,对不起。我很爱你,但是爸爸过世,您生病了,鼻子血流不止却没钱去医院,我几近失明,不仅要读书,还要扛起一个家,真的受不了。”那么,世界应该怎样去跟他说一声对不起?这样一个孩子,他连要求“妈妈再爱我一次”的权利都被苦难剥夺,他可以向社会要求一次在平等与没有任何抛弃感中长大的机会吗?

  一个重病的母亲,一个患病的孩子,一个在人伦与情感中彼此煎熬的相依,我们要捍卫一个母亲活着的尊严,我们也要让一个孩子的目光越过苦难的阻挡看到整个世界——已经缺席的救济,正在到来的捐赠,在我们重新发现遗忘已久的贫穷与漠视已久的隔离时,在他贫穷的出生之外,请再一次真诚地给予一个孩子可以安宁平静地长大的机会

来源:潇湘晨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