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公益影像“力量进行时”——写在公益中国网数码摄影大赛进行中
2006-11-28

写在前面的话:

公益影像“力量进行时”
——写在公益中国网数码摄影大赛进行中

文/落野

     公益中国网主办的数码摄影大赛自9月16日正式开赛,时至今日,已两月有余。本次摄影大赛旨在发掘公益形象,弘扬公益精神,通过影象推动公益。大赛将参赛作品分为“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公益主题,以网络为平台,广泛征集公益摄影作品。

     据本次大赛的主办方公益中国网透露,到目前为止(2006年11月28日),大赛已经收到参赛作品近4000件,参赛人数已近800人。大赛所有参赛作品采取网络投稿方式,并通过网络投票进行作品的初选。通过登陆公益中国网,网友可以对摄影作品自由评论,还可以通过作品,了解到许多公益知识和公益行为。新浪网、搜狐网、千龙网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新京报》、《东方早报》、《中国环境报道》、《自然之友》等平面媒体对公益中国网主办的本次摄影大赛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本次摄影大赛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由于参赛形式较好,据大赛组委会透露,原定于今年12月7日截稿日期将向后延迟3周。因此,广大热爱摄影和公益事业的朋友还将踊跃来稿,参与公益活动。

     本次摄影大赛吸引了众多优秀的专业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的热心,征集了许多优秀公益题材作品。摄影师张立洁的《保育院,一个爷爷未了的心愿》一组照片,向我们讲述了老人王成斌生前死后所展现出来的一个保育院、一群有着生活或者身体上的各种缺陷的孩子以及一群充满爱心的人的故事;来自《城市晚报》的摄影记者赵禹拿出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向我们再现了今年在网络和社会各界得到了巨大关注的小欣月的“童话”,张张照片,将一颗颗真挚的爱心表现无疑;另外还有像表现人与树、人与自然之间的纷争的作品《人与树》、表现流浪在外的未成年女孩寻找亲人的作品《寻亲》、关注城市中的艰苦劳动者农民工的《关注农民工》等作品,都揭示出了很深刻的社会性,蕴涵着丰富的公益元素,能够很好地唤起人对公共利益的思考,培植出人们更好的公益心。

     公益中国数码摄影大赛将持续到明年元月,相信它会收获更多的优秀摄影作品,播洒更多的公益心,用公益影象影响更多的人。


 公益中国数码摄影大赛里的“公益故事”之——

               保育院,一个爷爷未了的心愿

文/摄影 张立洁

 
下午
 

大头王小斌
 

照张合影,王小斌却死活不肯配合。塘沽的出租司机组成的爱心车队免费拉着孩子们去公园玩,他们兴奋得前一天晚上都睡不着觉,一大早3点多就起来了。

相关数据:
拍摄时间: 2006-08-01
拍摄地点: 天津
机  型: 佳能30D
拍摄参数: f/5,1/125
上传日期: 2006-11-27
完整版大小: 900X600象素

照片里的故事:

     天津市塘沽区新河街柳江里的两栋居民楼之间,一排像车棚一样的平房里,生活着二十几个残疾孩子,每天来这里上课的还有一些家庭贫困的健全孩子。包吃包住三、四百块与其他幼儿园比起来低很多,“条件好的就多收点儿,困难的就少收点”,院长王百军身材高大魁梧,操着一口天津话热情地招呼客人。他就是这家特殊的保育院的负责人,他的儿子王泽也是个智残孩子,就生活在这里。
     “生下来就是个‘国际脸儿’,父母又离了婚”,爷爷王成斌放不下可怜的孙子,担起了照看孩子和寻医问药的重担。全国各地四处奔波了一大圈,得到的全是坏消息。“脑瘫的孩子根本无法治疗,只能靠康复训练提高生存质量”。
    而现实的情况是,上世纪90年代的天津,甚至全中国都没有一家针对智力残疾孩子的全日制寄宿学校或幼儿园,即便可以勉强接受也不能寄宿,且收费很高。看着活蹦乱跳的大孙子只会傻吃傻玩,做爷爷的心想,自己要是走了谁来管他呢?
    在四处求医的过程中,王成斌还遇到了很多和他一样的智残孩子家长,他们的家庭不是离婚,就是又要了二胎,经济条件都很差,把孩子锁在家里,用绳子绑着的情况并不稀奇。
“一个残疾的孩子如果想生活得像个人样,必定有一个大人活得没有人样。”起初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到后来就是为了别人的孩子,王成斌咬咬牙自己办起了一家智残儿童全日制寄宿的康复保育院。
    直至2003年底,老人突发心脏病去世后,儿子王百军把保育院维持到了今天,眼看着就要过10周年了,可孩子们还不得不生活在终年不见阳光的平房里,王百军多少有些惭愧。天气热了,要买空调了,但是保育院没有钱,只能先买个小的,1匹的,那么大的房间带不起来。等钱攒够了,3460块钱才又买了一台单制冷的柜式机。怕孩子们弄坏,用铁丝网围起来,上面还盖着布,这是屋里最新的一件家当。
    “24小时连轴转只此一家,这帮孩子回家都当串门儿,你看这小娇娇,腊月二十九了他爸才接走,不到初八又送回来了”,从保育院成立之初就在这的梁姨说,“在家呆不住,爹妈管不了,早早的就把孩子送回来了。我们从来就没初八上过班。”尽管辛苦,但是阿姨们都很喜欢他们,“正常孩子偷懒、耍滑、打小报告,傻孩子反到实诚,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你蹲着给他们洗衣服吧,他们知道往你屁股底下塞板凳,正常孩子反而没人动。”
智力残疾的孩子有的是染色体有问题,像王泽、小包子刚一生下来就是国际脸,眼睛间距大,鼻子扁,哭的时候不拐弯,就一个音一个调;有的是有癫痫病,小的时候没症状,但是随着年龄长大,只会越来越重,像彭飞和曹宇;还有的是脑瘫,生产钳给夹的,或是难产缺氧,造成运动神经障碍,肢体萎缩、畸形。
    “这些孩子都有些特殊的习惯,时间长了你才能摸着他们的习性,”保育院的阿姨们上24小时歇24小时,对孩子们的了解远远超过亲生的父母。“大马,又聋又哑,可是他眼神儿倍儿好!赶上冬天来了,你这羽绒服上哪个扣啊,拉锁啊没拉好的,他都得给你拉上,屁股后边追着,有一个扣没扣上能把他急死!”“你看这王小斌,脑积水,就咱平时说的脑袋进水了,这是真有水!”阿姨们讲得再怎么直接,却是真正的爱着他们。
     很多孩子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生命中最快乐的几年时光,但是过了18岁,就算成年人了,以后的生活谁来管?国家的低保政策规定除非智残孩子的父母都是吃低保的,子女才能同样享受低保待遇。继续留在保育院是父母们最希望的,王百军想尽了各种办法,办酒厂、开小卖部。最近,王百军忙活了半年多的“福星配送中心”有了些起色,打进了塘沽开发区最大的一个住宅小区,每天早晨进货卖菜,“便宜啊,大爷大妈倍儿捧场!先打开局面再说!”
王百军琢磨着,年龄大的孩子,有自理能力的,能到这个陪送中心干点活儿,跑跑腿儿,搬搬东西什么的,够个饭钱也行啊。“总之,保育院一定不能黄,40、50了,也得养着他们。”


公益中国数码摄影大赛里的“公益故事”之——

                                     “欣月童话”

 


相关数据:

作者介绍:赵禹,摄影记者,长春市《城市晚报》摄影部。
作品描述:
    小欣月是长春市九台卢家村的一名小女孩,由于脑部患了一种绝症髓母细胞瘤,8岁的欣月被无情的判了“死刑”,病情的日益加重使她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东西了,而高额的手术费用更让这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无法承担。而坚强的小欣月却有一个一直没有完成的愿望,那就是去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听国歌响起。一个年仅8岁的盲童却怀揣着无比的爱国之心,她的美好愿望感动了整个社会,在长春《城市晚报》的号召下,2006年3月22日,报社记者协同2000名志愿者为小欣月在长春模拟了一次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上演了一个美丽的童话,在升旗仪式上,当国歌响起,国旗缓缓上升的时候,小欣月满足的笑了,并用尽全身的力量艰难的举起了右手向国旗庄严的敬了一个礼,现场的2000多人无一不为之动容,作为摄影记者,我抓拍到了这一瞬间,但眼前却是模糊的,我们完成了小欣月的愿望,大家落泪了,是幸福的眼泪。
     手术之前的欣月生命垂危,已经没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整个人每天都几乎处在半昏迷状态。但术后第一天,欣月放声的大哭起来,像是压抑了很久,医生说这是很好的现象,听到久违的哭声,欣月爸爸朱德春欣慰的笑了,欣月眼里流出了一滴眼泪,它象征着感激,象征着幸福。
    小欣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在北京成功的做完手术,可以暂时缓解她的病情。术后的第一天,欣月手里握着北京的好心人送给她的福娃面带微笑的睡着了,睡的那样香甜,我们相信在她的梦里一定是庄严的五星红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
     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带刀警官宋毅将鲜花拿到欣月面前,虽然小欣月看不到花的美丽,但她闻到了阵阵花香,笑的更家灿烂。

网友评论:
公益中国网友 : 一张照片,让我又想到了很多参与救助小欣月的朋友们,还有千千万万关心小欣月的好心人.这张照片拍得很棒,捕捉的瞬间很真实,也很能打动人.
- 2006-11-13 11:42
我爱我家 : 很好,这个孩子的故事我知道!加油!!
- 2006-11-13 12:56
老夫子 : 这个故事我看了很多次,但是每一次都很感动.这张照片拍的很好
- 2006-11-22 13:19
梧桐夜雨 : 虽然对父亲朱德春进行了变焦处理,但是作为一位父亲,对女儿的关注、疼惜之情依然那样的打动人。而那一滴从小欣月眼中涌出的泪水,是那样生动而又让人怜惜。最难得的是作者敏锐地捉到了那感人的一瞬,并呈现在我们面前,应该感谢他带给我们这心灵的触动。
- 2006-11-22 15:43
雨夜听梧桐 : 眼泪拍的真清楚!不寻常的眼泪,焕发生命活力的眼泪!最珍贵的留念!
- 2006-11-23 15:48
公益中国网友 : 机位太低了,没有表现出孩子的神情,光有一滴泪水说明不了什么!没有震撼力!这一张照片代表不了一个故事,只是在人们预先知道故事情节的情况下才联系到照片的内容!不预先知道故事的内容的人呢???一幅作品要让读者不看任何介绍就能看的出包含的内容,而不是看过介绍后才知道!
- 2006-11-27 21:21
不会放弃 :
很美好的感觉,祝愿这个幸运的孩子能永远幸运
- 2006-11-13 13:23


公益中国数码摄影大赛里的“公益故事”之——

                            “人•树•自然”

 

 
相关数据:
 作者:赵禹
作品名称: 树
作品描述: 村里的一片林地卖给了开发商,这片地上的树都被砍掉了,一名老者坐在一棵被放倒的树上,这棵树是老人和乡亲们当年亲手种的,岁月流逝,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老人对树有着深厚的感情,就像自己的孩子,但他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要将它们砍倒,老人无奈的坐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
拍摄时间: 2006-03-20
拍摄地点: 吉林省九台市郊
机  型: Canon EOS 300D
拍摄参数: ISO 100 f/4.5 1/800 s
上传日期: 2006-11-12
完整版大小: 800X534象素

 专家点评:
红石:
倾泄的地平线, 和对角引向老人的树木, 是这张照片成功的地方。 也许可以考虑的改进, 一是景深的控制可以再大些, 从主题上看, 被砍的树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果在取景的时候, 把树的断面再大些, 再清楚些, 会对你的主题更多些加强的。
- 2006-11-13 12:28


公益中国数码摄影大赛里的“公益故事”之——

                                寻亲

 

作品名称: 寻亲
作品作者:sureyer
作品描述: 在军博车站的小公园里,一女孩负着行李焦灼地在人群中搜寻亲人的身影,是来北京的一次远行?是准备回家乡?还是,在流浪?
拍摄时间: 2006-10-30
拍摄地点: 军博车站公园
机  型: 松下 DMC-FZ20
拍摄参数: 
上传日期: 2006-11-06
完整版大小: 1920X2507象素

网友评论:

天际放歌 : 等待、忧郁、稚气,不同表情刻在同一张脸上,加上身上衣着、手里拿的,一个活灵活现的画面,过目难忘。
- 2006-11-14 10:54

ewayt : 大红花棉袄,中国特色;大包小包,说明状态;自然神情,捕捉精准。总评:信息量丰富,有代表性。
- 2006-11-09 22:53
树子 : 眼神捕捉很到位。女孩微侧的身体更是把她搜寻亲人的热切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同时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如果背景略作虚化处理,让画面更简洁些,将是上上乘的作品。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