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慈善业首次出台行业标准
2011-04-27

北京慈善业首次出台行业标准

2011年04月27日 来源:新京报

  本报讯 昨日,北京市民政局、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发布《慈善公益组织管理流程指引》(下称《指引》),这也是中国公益慈善业首个行业标准。

  捐赠资金明细定期发布

  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百灵称,《指引》是针对慈善公益类组织规范运作的管理流程,从善款募捐、资金管理、公益项目实施到信息披露、品牌管理。

  记者注意到,这本厚达528页的《指引》,描述了善款募集、捐赠、使用全过程,具体实施公益项目的慈善组织必须与捐赠人保持随时的沟通,确定捐赠人的意愿、具体捐赠数额,捐款何时到账,以及受助人何时获得捐助。对于具体的公益项目,《指引》规定,项目接收的捐赠资金明细,需由接受捐赠的公益组织写《资金筹集公示稿》,在媒体上发布,向社会公示;同时要定期以信件和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捐赠者。

  目前,在市民政局登记注册的慈善公益类社会组织有100余家。

  《指引》未与登记门槛挂钩

  对于公益慈善事业和慈善公益类组织,此前仅有民政部2004年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救灾捐赠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此次颁布的《指引》,是一个提供标准化慈善组织管理模式的行业规范,尚不具备强制性的法律效力,也尚无计划与慈善公益类组织的登记门槛挂钩。

  回应

  民政局官员回应“名人诈捐”

  称慈善组织发布捐赠信息应以“到账”为准

  针对近年屡被曝光的“名人诈捐”事件,市民政局慈善工作办公室主任程立岩昨天表示,慈善组织今后发布捐赠信息,应该以捐款实际“到账”为准,不能因某个企业或名人提出的捐赠额度大,就“超前”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

  昨天公布的《指引》,也在募捐、信息公示等多个流程中,规定慈善组织的财务部门应随时监控善款的到账情况。

  程立岩说,如果组织能严格遵守以善款“到账”为标准的信息公示、发布流程,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诈捐”现象,同时也确保了公益慈善项目的“公信力”。

  个案

  “术后报销”避善款挪用

  市红十字基金会正在实施“万名贫困股骨头坏死患者救治”的公益项目。该基金会秘书长于瑞苓称,基金会实施救助前,会逐例与基层乡镇、街道沟通,审核申请救助者的困难真实性。确定救助对象后,将救助款拨给定点医院,从而避免一些患者可能将善款挪作他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