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陷阱”引发博客大战
2006-10-02
   

Shock
    

Faith?

Grand Old Party

 

    如果看到孩子在哭泣,你会有什么感想?忧虑?烦躁?还是同情?当你知道有人为了拍摄“艺术照片”而把这个孩子故意弄哭,你又有何感想?
                 
  深陷摄影道德规范和摄影表现手法的矛盾,美国最成功的商业摄影师之一吉尔·格林伯格最近遇到了大麻烦。
                 
  在格林伯格的《终结时代》作品展中,格林伯格希望通过两三岁孩子痛哭的照片,展现对美国政府的不满。不曾想,当多幅表现孩子悲伤表情的作品出现在作品展中时,人们早已把照片的隐喻抛在脑后,而是指责格林伯格故意弄哭孩子的做法。
                 
  一时间,关于是否应遵从摄影道德规范,以及格林伯格摄影方法正确与否的问题,在美国网民中引发了一场博客大战,《终结时代》也被美国杂志评为本年度最具争议的图片。
                 
 
 糖果陷阱暗喻时代
                 
  在去年年初寻求题材的过程中,格林伯格无意中拍摄到一个正在哭泣的小男孩。“图像真的具有震撼效果,”格林伯格说,“他很伤心,但却是毫无缘故地在哭。”
                 
  由于当时正好是美国总统布什获得竞选连任并宣誓就职不久,格林伯格决定将这张“哭泣”的照片取名为“下一个四年”。“我想,拍摄这一系列具有震撼力的照片,再取个有关政治的名字,应该很有意思。”
                 
  产生这一想法后,格林伯格打电话给儿童模特公司,并开始为孩子的照片设想一些名字:“折磨”、“世界末日”、“震惊”、“害怕”等等。格林伯格说,拍摄照片的过程很简单,先给孩子一根棒棒糖,然后母亲把糖夺走,短暂地离开摄影棚,当孩子失去糖果、看不见妈妈时,他们就会嚎啕大哭,然后由格林伯格抓拍哭泣表情。
                 
  前前后后,格林伯格总共拍摄了大约27名二三岁孩子痛哭的照片,其中还包括格林伯格自己的孩子。在浅蓝色背景下,孩子们脸上流露出被欺骗的可怜神情,眼泪晶莹剔透,有的还流到他们的肩膀和肚皮上,似乎痛苦远远不止失去一根棒棒糖那么简单。
                 
  格林伯格将这一系列照片命名为《终结时代》,并于近日在洛杉矶科佩金画廊展出。这位39岁的母亲说,她的作品反映出,如果孩子们得知自己将要继承的这个世界的话,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我们的(美国)政府是如此腐败,里面充斥着任人唯亲,还有与个人利益相关的游说,”格林伯格在描述自己作品时说,“我的感觉是,我们的世界正在面临毁灭。当初自己怀孕时,我一直在想:我想吃金枪鱼三明治,但不能吃,因为我们已经毁了我们的海洋。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
                 
 
 各执一词博客大战
                 
  格林伯格对照片的阐释似乎没有得到网民们的赞同,他们反而认为,夺走孩子棒棒糖的做法“过于残忍”,有人甚至指责格林伯格涉嫌“虐待儿童”。来自旧金山的网民安德鲁·彼得森首先举起了针对格林伯格的“讨伐大旗”。
                 
  “摄影的道德标准并不简单——抓拍陌生人、抓住人类痛苦和煎熬表情的瞬间等等,许多不同的主题要求摄影者首先考虑道德标准,然后再寻找展现这一主题的最佳方式,但在哪些可以拍,哪些不可以拍的问题上,还是有一些灰色地带,”彼得森用化名“托马斯。霍克”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吉尔。格林伯格是个令人恶心的人,她应当被逮捕,应因虐待儿童罪而遭到起诉。”
                 
  对于彼得森来说,格林伯格引起孩子哭泣所运用的方法完全属于“邪恶”手段。
                 
  “当迈克尔。杰克逊的娈童案还在审理过程中时,人们一直在说‘有什么样的父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单独在杰克逊的房间呆一晚上?’”彼得森写道,“这看起来很荒谬。同样荒谬的是,一些父母居然会把自己疼爱的孩子送到格林伯格的摄影室,然后让他们被折磨到情绪激动的地步。”
                 
  为此,格林伯格的丈夫罗伯特首先开始反击。他在一封发给彼得森的电子邮件中写道:“我就是那名受质疑艺术家的爱人。关于你所说的问题,我需要澄清一些事实:吉尔并没有‘虐待’孩子,孩子们的父母当时始终监护着现场的全过程。最后,在广告、电影和电视中(拍摄孩子哭泣),使用的方法与此完全一样。”
                 
  不久后,罗伯特还在博客中这样评价彼得森:“他对所谓道德、伦理的理解,让我觉得自己和他不属于同一类人。”
                 
  有关虐待儿童的说法也让格林伯格颇为不满。“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我一生中从来没有做过可怕的事情,关于孩子哭泣的照片让人难受、也充满力量,有一种本能让你想去保护这些孩子……但人们太注重这些照片的表面了,好像照片中的孩子真的遭遇到可怕的事情,”格林伯格说。
                 
  格林伯格介绍说,事实上,图像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做了强化效果的处理,比如用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加深孩子哭泣时眼圈周围皱纹的颜色,同时亮化眼泪,直到眼泪变得闪光,这些都让孩子们显得比实际上更伤心。
                 
  作为拍摄的当事人之一,母亲伊莲·纳贝尔回忆了自己3岁女儿艾丽舍的摄影过程。
                 
  “我接到福特模特公司的电话,”纳贝尔回忆说,“工作人员好像说过:”孩子需要哭一下。‘我说,’她本来就一整天都在哭,所以并没有介意‘。对我来说,这就相当于,摄影师要求你女儿要穿上泳衣或一件芭蕾舞制服、或者让你女儿表现出微笑,没有什么区别。“
                 
  拍摄的时候,没有穿上衣的艾丽舍站在一个木箱上,几米外站着她的妈妈。格林伯格则站在镜头后。一位助手递给艾丽舍一根棒棒糖,纳贝尔却又夺走了女儿手中的糖,这让艾丽舍嚎啕大哭,而后拍摄持续了二三十秒。纳贝尔说,艾丽舍“抽泣了一会儿”,但马上得到了更多棒棒糖。如今,艾丽舍已经完全忘了当时发生的事。
                 
  格林伯格说,那些参与《终结时代》拍摄的孩子看到展墙上自己的“哭相”时,似乎显得很欣喜。
                 
  
争论升级“钱”途可观
                 
  关于格林伯格的做法,摄影学界没有出现太多反对声音。
                 
  “这根本就是无事生非,”“卡尔艺术”摄影艺术教授乔·安·卡利斯说,“格林伯格正寻求创造一种联系,使孩子表情绝望的哭泣与这个时代相联系。这非常符合逻辑。”
                 
  卡利斯半开玩笑地说,格林伯格唯一做错的是,她没有告诉欣赏她作品的人们,自己如何成功地抓拍到那一瞬间。
                 
  然而,网民们却对争议表现出“乐此不疲”的精神。许多人以匿名方式发表评论,强烈抨击格林伯格的做法。就连《纽约时报》和《悉尼先驱晨报》等知名媒体也卷入这场争论中来。
                 
  网上骂声四起让格林伯格非常气氛:“目前网络上出现的这种讨伐之声,与匿名情况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他们不敢当着你的面表达这种声讨,在网上却可以任意指责。”
                 
  不久后,格林伯格通过一种网络追踪技术,确定了“托马斯。霍克”的真实身份安德鲁。彼得森。格林伯格立即把彼得森的真实身份公布在相关博客上。格林伯格还指出,彼得森在发表关于《终结时代》摄影作品的评论时正处于工作时间,并将这些情况告知彼得森所在的公司。
                 
  超级博客网站BoingBoing此后开始关注格林伯格与彼得森之间的争论,从而把这场争论推上一个新阶段。
                 
  “格林伯格和她的丈夫表示要以诽谤他人罪起诉(彼得森),并告知了他的上司,”网站在描写这场关于艺术与道德的博客大战时写道,“彼得森的反应很简单:他认为,如果格林伯格夫妇不同意他的观点,那么他们只应表达不同观点,而不是试图想尽办法让他沉默。”
                 
  照片风波在超级博客网站登出当天,主办《终结时代》展出的科佩金画廊网站的点击率就从平时的1000次猛增至1.4万次,此后更是涨到每天6万次点击量。由于还收到太多表达愤怒的电子邮件,画廊开始考虑在《终结时代》作品展出期间采取额外的安保措施。
                 
  有鉴于此,《美国摄影》杂志在7月至8月刊中将《终结时代》列为本年度最具争议图片。杂志总编戴维。舍瑙尔说,杂志关于图片的两页报道,获得的反响比他们过去5年中发表的任何文章都要强烈。其中,多数读者对图片表示震惊和愤怒。舍瑙尔说,杂志网站一度专门开设了一个有关格林伯格图片的论坛,但最终因为充斥了太多责骂的帖子而被迫关闭。
                 
  不过,众多骂声不但没有影响格林伯格作品的市场价值,反而推高了《终结时代》的标价。目前,已经有一家公司对格林伯格的这批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有意将整个《终结时代》作品系列买下来,用于商业广告中。这些长1.27米、宽1.06米的照片每张起价就达到4500美元。
                 
  当然,也有人站出来说,这场争议说到底,并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照片的故事,而更像是关于博客的故事。
                 
  “它反映的是这样一代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以为自己所说、所想的任何事情都意义重大,哪怕他们根本没说什么,”收藏家史蒂芬。怀特说,“摄影圈的人都知道,这么做并不是侵犯他人,拿走一根棒棒糖也不是虐待儿童。”
                 
  当被问及《终结时代》之后的下一个摄影对象时,格林伯格回答说:“熊”。格林伯格说:“我认为,熊能够表现出所有的愤怒和恐惧。”

  吉尔·格林伯格个人资料
                 
  吉尔·格林伯格1967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自小在美国底特律长大。1989年,格林伯格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美术学士学位,而后前往纽约追求摄影梦想。
                 
  过去15年中,格林伯格曾为许多世界名人拍摄过肖像照片,其中包括欧美摇滚乐坛巨星戴维·鲍伊,以及好莱坞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作为早期就开始在摄影作品中运用数码技术的摄影师,格林伯格在作品中往往为人们展示出一个色彩强烈、甚至有点超现实主义的世界,并希望通过她所展现的世界来反思当今时代。
                 
  格林伯格在科佩金画廊的首次展览是2004年的《猴子肖像》,其中猴子们摆着与《终结时代》里孩子一样的姿态,只是没有眼泪。格林伯格希望通过猴子的“恐惧”、“迷惑”、“生气”和“欣喜”等与人类相似的表情让人们思考人类来自何方。
                 
  吉尔·格林伯格主要作品展
                 
  2004年,洛杉矶科佩金画廊,《猴子肖像》作品展;
                 
  2005年,纽约DFN画廊,《动物故事》作品展;
                 
  2006年,洛杉矶科佩金画廊,《终结时代》作品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