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太阳村:那些人那些事
2010-10-27
    发布时间:2010-10-27 08:23:04 来源:九江新闻网
      在希腊神话里,被称为太阳神有三位:许配利翁、赫利乌斯、阿波罗,但真正的太阳神是赫利乌斯。中国太阳神叫羲和,传说中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

      传说中羲和生下的太阳在天上,而我们身边的“太阳”则落在都昌县大港镇一个叫丹山的村落里。

     

     摄影师来到太阳村拍照片,小朋友也学会了抢镜头。

     

    孩子们唱起村歌《太阳村,我的家》。

     

    看着哥哥姐姐的表演,小一点的孩子神情专注。

     

    太阳村场地开阔,村容整洁。

     

    太阳村的专题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

     

    村里的篮球场,是孩子们驰骋的乐园。

      三生万物

      都昌太阳村,这个以太阳命名的“村子”,没有阡陌纵横,也没有荷锄的村民,“村民”是清一色的小孩。群山环抱的小小村庄里,7间爱心小屋全部绘上了漂亮的色彩,孩子们沐浴着阳光,在操场上打篮球、乒乓球,嬉戏玩耍,这里如同一个孩子的乐园。

      2007年4月,太阳村鄱阳湖儿童救助中心(以下简称为“都昌太阳村”)破土动工,5月29日举行服务社会启动仪式,暑期正式开始收养小孩。“都昌太阳村是一所动员社会力量、组织社会资金、以儿童救助为中心的民间儿童救助慈善福利机构,主要收养服刑人员无人照顾的未成年子女、无依无靠的社会孤儿、特困儿童、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等四类儿童。”理事长周裔开介绍说。

      “一生二,二生三,。”“三”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被赋予众多寓意的特殊数字。当年栽在“村子”里的一棵棵小树已长大成荫,彼时最小的孩子、3岁高文良已背上书包,走进课堂,都昌太阳村经过3年的发展,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辛历程。

      到目前为止,都昌太阳村已收养各类儿童146人,其中服刑人员无人照顾的未成年子女49人,社会孤儿79人(智障孤儿6人),社会流浪儿童3人,特困儿童9人,特困留守儿童6人,他们来时大的14岁,小的才10个月,这些孩子中上幼儿园的6人,上小学的82人,上初中的46人,上高中的8人;2人上中专,1人上大学,1人已就业。

      两个“太阳”

      说到都昌太阳村,不能不提到两位老人:詹学银、周裔开。他们常常被孩子们围得团团转,慈祥地听着孩子们“爷爷长”“爷爷短”地叫个不停。他们是这146个孩子共同的爷爷,更像是孩子们的太阳,给他们带来温暖,为孩子找回遗失的爱。

      村长詹学银,一位60多岁的慈祥老人,都昌稽查征费所退休职工,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劳模等荣誉称号。2003年,他办理了内退手续,在丹山村委会承包了一片荒山,准备创办绿色休闲基地。

      这个想法在2006年10月发生了根本改变。通过媒体报道,他得知北京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负责人张淑琴已在全国发起创建了4个太阳村。太阳村专门收养救助无家可归的服刑人员子女和孤儿,张淑琴有意在全国多建几个太阳村。曾收养过3名孤儿、资助过两名大学生的詹学银立即改变主意,决定用这片山,创办江西省首个太阳村。当年11月8日,詹学银自费前往北京找到张淑琴,并向她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申请创办太阳村;28日,张淑琴便来到都昌实地考察,当即拍板在丹山村建立太阳村。

      如果说是詹学银把太阳村爱心的火种引进了都昌县,那么共同把这星星之火做成燎原之势的背后,却少不了周裔开的功劳。

      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人,他一瘸一拐地低头行走,千万别轻易打扰他,或许,他正思索着都昌太阳村的未来,他便是周裔开。这位曾是都昌县民政局连任10多年的“局座大人”,在本是尽享天伦、含饴弄孙的年龄,从局长岗位上退居二线后的他硬是一头扎进慈善事业。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眼睛出血等多种疾病的缠绕,不顾妻子儿女的劝说,毅然“出山”,挑起了都昌太阳村理事长的重担。

      担任这个没有任何报酬的理事长后,周裔开便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太阳村、县城、九江、南昌,一天到晚为太阳村奔波忙碌着。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曾为太阳村争取了5幢爱心小屋和一幢娱乐中心的社会资助,还为孩子们解决了低保、医保、义务教育经费和校服。2007年下半年,周裔开与爱心人士共同策划“情献太阳村”大型义演,从节目安排、明星的邀请到主持程序,从企业家到会捐款乃至会场服务,他件件都精细地安排。他没日没夜地工作着,晚会最终在12月25日成功举办,义演现场募集价值30多万元捐款捐物。

      “干了大半辈子民政工作,退休后又和这帮孩子打上交道,现在越来越放不下他们了。”始终微笑的周裔开,操着都昌口音的普通话,永远那么慈祥、朴实。
     

2000人次的爱

  仅146个小孩的吃喝拉撒,每天的开支就不是个小数目。周裔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都昌太阳村一天的开销在2400元左右,一年下来大概需要80万元的运行成本。

  “都昌太阳村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靠政府给予小孩每人每月245元的低保救助、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助和利用节假日组织小孩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生产创收,我们把这叫做”三助“:政府救助、社会捐助、劳动自助。”周裔开说。

  周裔开坦言,正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太阳村的发展“比他想象的要好”。三年来,都昌太阳村接待、接受了247家单位团体和2000多人次的探访和献爱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累计接受社会捐助共计500余万元。都昌县妇联牵头组织的爱心妈妈俱乐部,就有200多名爱心女性参加对接帮扶,她们每月来太阳村做一天爱心妈妈,带孩子回家休假、过节、过年、过生日。

  在所有捐助者当中,让周裔开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李菊仙。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是一名城市“三无人员”,也是周裔开担任县民政局长时,单位常年帮扶的对象。李菊仙平时靠捡些破烂换点现钱,生活十分拮据。一次,李菊仙老人在家里翻箱倒柜,把藏在墙壁、罐子里的钱集在一起,零钱、银币一大叠,最大面额为50元,共计1000多元钱。李菊仙找到老周,说要把钱捐给太阳村,周裔开觉得特别意外,告诉她:“别人的钱我们能收,你这么个情况,还是自己留着生活吧。”周裔开两次拒绝了她的捐款后,李菊仙流着眼泪说:“我这么大的年纪,没少得社会的帮助,你就让我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吧。”

  有人为孩子们捐赠爱心善款,有人则用实际行动为他们带去温暖。69岁高龄的沈梅清是太阳村的一位全职“妈妈”,她自己的孩子有在美国工作定居的,有在国内较好单位上班的,对母亲都很孝顺,她衣食无忧。在大多数人眼中,她本应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而不会选择这份“操心”的职业:每个月拿一份只有500元的工资,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照顾20多个孩子的生活起居。

  原来,因人手紧缺,一次,村长詹学银让沈梅清来太阳村帮帮忙,一两个月过后,远在美国的儿子在电话里一个劲地催老妈到美国去。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沈梅清和孩子们有了感情,她放不下孩子,孩子们更是舍不得她,只要她说要走,孩子们就围着她哭。最终,沈梅清还是选择留下来。

  有一回,有些女孩子头上长起了虱子,沈梅清便想着法子去根治。她买来一把很密的梳子,天天一遍又一遍地轮着给孩子们梳头。听人说用煤油洗头不错,她便找来煤油;有人说用酒精治虱效果甚佳,她又买来酒精。效果依然不是很理想,她又领着孩子们来到集镇上的理发店里,去试试据说效果不错的“电拉”土办法。后来,沈梅清听说中药“百步”的效果很好,她便去药铺煎了一大包“百步”,熬了大锅汤药,挨个给孩子们洗头。

  “她很少有晚上12点之前睡觉的情况,夜间至少要起床两次,给孩子们盖被子。说实话,她照顾这些孩子,比我老伴对自己的孙子还要好。”周裔开动情地说。

  146位“村民”

  都昌太阳村真正的主角,便是这来自全国各地的146位“村民”。

  “我爸爸妈妈都去打工了,我一个人在太阳村……啊?叔叔,你怎么知道我爸爸在牢房里呀,妈妈说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别人的。”6岁的高晓晓(化名)发现自己的秘密被人知晓,可爱又略带无辜的神情让记者特别尴尬。

  “在太阳村里有这么多小朋友在一起,很好玩,这是我的名字。”刘小梅(化名)递给记者一张纸条,上面有歪歪斜斜、用彩色笔写出的字迹。今年9岁的刘小梅,父母双亡,刚进太阳村时,屎尿都在身上,从不开口说话,大家都以为她是个哑巴。爱心妈妈们多次送她到医院治疗。回村后,经常守在她的身边进行护理。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刘小梅走出了疾病缠身的阴影,第一次喊出了“妈妈”。

  今年17岁的抚州崇仁县女孩琦琦一出生爸爸就进了监狱,琦琦6个月大时,妈妈就离她而去,不知去向。2007年,琦琦被送到太阳村,现在已经是都昌二中高二年级的学生了。“来太阳村之前,琦琦已经辍学在家。入村后,又重新走进学校,高一时的成绩是班上倒数第四名,一个学期后,前进了51名,这次考试的成绩是全班第六名。不出意外,明年上个二本是没问题的。”周裔开欣慰地说。

  不仅仅是琦琦一个人,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他们或许有着不快乐的过去,但谁也不敢断言他们不会有个美好的未来。2008年暑假,都昌太阳村有28个小孩拿到了所在学校的奖状,有12人进入所在年级总分排名前10名,有18人被评为“三好学生”。2009年暑假,有21名小孩被评为“三好学生”,32名小孩拿到了学校和世界宣明会的进步奖,4个小孩获得了考试比赛名次奖,14个小孩拿到了年级排名奖,2个小孩被评为优秀班干。今年暑假,又有22个孩子被评为“三好学生”,36个孩子拿到了学校和世界宣明会的进步奖,有16个孩子在班上考试名列前10名,4个孩子被评为优秀班干。

  孩子们每人都有一本“日行一善”的日记本,简单的言语记录着一颗颗互帮互助、从善向爱心灵的成长历程。在每间爱心小屋的墙壁上,每个孩子的生日日期旁边,贴上了他们写下的“我的奋斗目标”:我要做一名好医生,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实现梦想;我要做个好孩子,听奶奶的话。目标或远大、或具体,一一记录着他们梦想和现实。

  “都昌太阳村成立三年来,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些小孩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有了一个‘家’,保障了他们生存和受教育的权益。大部分特殊儿童生活艰难窘迫,心灵被扭曲,被迫失学、流浪,易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搞不好就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太阳村为他们提供了正常的成长环境,有利于他们成人成才。同时,创办太阳村是动员社会民间力量、组织社会资源兴办儿童慈善福利事业的一种尝试,是整个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也是社会福利社会办的一种有益探索。”周裔开平静地叙述着这些,似乎又在思索着太阳村的未来。

  “你曾问我,有没有家,伤心的眼泪哗啦啦地下……太阳村呀,盛开着 太阳花,这是我们心中最美最美的画……”食堂里临时的“舞台”上,孩子们手捧塑料太阳花动情演唱,笑靥如春。

  明天,太阳照常升起,梦想照进现实。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