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报道:走进“傻”教师杨光明的世界
2010-06-02

后续报道:走进“傻”教师杨光明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0-04-02 09:26:10 来源:九江新闻网

      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吕晓敢)跪地为学生筹钱的都昌“傻”教师的杨光明,近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3月26日,头版《是作秀,还是活雷锋》一文中,就都昌“傻”教师杨光明跪地筹款一事进行了报道。江西电视台都市频道、九江电视台、都昌电视台、浔阳晚报等各媒体纷纷就“江西出了个活雷锋,雷锋不过时”作出相关报道。

      近几天的日日夜夜,记者跟随杨光明老师,走访看望身患重病的病友,从他的生活中的真实的点滴,带你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让你了解他的家人及家人眼中一个的真实杨光明。

      “小叔的死,让我留下了终身的遗憾。”

      “小叔大我五岁,我是小叔一手带大的。我和小叔的感情甚至比我和弟弟的感情都要深……”。

      一说起小叔,杨光明眼中闪烁着泪花,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在我小时,小叔待我可好了。那时家里很穷,也没啥好吃的,可小叔只要有糖果、板糖、茶饼之类,总忘不了给我一份。还有一年的夏天,我和许多小伙伴去屋前的池塘游泳,可能是太贪玩、水性又不好,还偏爱往深水区去。这不,那次险些淹死了,幸好是我小叔眼疾手快把我拉上岸,救了我一命,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杨光明嘴里叨念着,这么多年过去了,对此事仍念念不忘。

      小叔命运多舛,是个苦命人。他读书很刻苦,成绩也很好。然而,就在当他高考前夕,用功过度,害了眼疾,痛苦得无法看书复习,高考因此失利,只能回家务农。本想平淡过完此生,不曾想病魔再次缠身。2007年9月30日,身患尿毒症的小叔,已病入膏肓、不治而亡,留下孤儿寡母,让人叹息。

      “就在我小叔去世前,当时,我手头上准备了2000元钱,本想给小叔治病的,没想到,正好债主上门讨要修学校围墙的钱款,没办法,我给了他。谁知,两天后,我小叔就病重去世了。小叔的死,让我悔恨万分。终身的遗憾呐!”杨光明说起此事,心如刀割。

      “我心里默默发誓,再也不能让悲剧重演。为了不让年轻的生命过早凋谢,我一定尽全力为那些患重病、无钱治病的可怜人奔走呼号,将爱心接力棒传递下去。”

      跪地筹钱 不让心中再留有遗憾

      2009年11月4日,杨垅小学年仅11岁的四年级学生杨世茂被南昌大学一附院确认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因家庭贫困,无钱医治,住院四天后放弃治疗,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2010年1月20日,小男孩杨世茂因病重再次来到该院紧急住院治疗,因巨额的医疗费用,全家人陷入绝望。

      杨世茂系家中独子,父亲杨通禹头发花白、体弱多病;母亲患有严重的耳疾,只有微弱的听力:三姐、四姐因弟病而辍学,四姐还患有严重的侏儒症,身高只有1.05米,一直无钱医治,家里特别困难。

      此时,父亲杨通禹想到了村小学“好心人”杨光明老师,向他求援。出于对学生生命的尊重,为挽救即将凋落的生命之花,杨光明毅然为学生在南昌、九江、都昌等地街头上跪地募捐,情深义重,让人感慨!

      就在南昌街头跪地筹款之时,天寒地冻,冰冷的水泥地面、长时间的跪地让杨光明的双膝剧痛难忍。

      跪地筹款那天,一位60多岁、有着38年教龄的老教师吴大妈看到此情此景,感动不已,连忙上前将他扶起,口中不住地说,“不要跪,不要跪!一个老师这样做很不容易啊!”吴大妈在现场待了近半个多小时,热心帮忙筹款。

      “那段时间,我连站都站不稳。一次,站在楼梯前,险些摔下去,幸好旁边有人及时拉住了我……”。杨光明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有点后怕。
     

妻子曹洁:他对我还没有对他的学生、对他的朋友好。

  说起丈夫杨光明,妻子曹洁爱恨交加。

  “他嘛,就是太犟了,认死理。认准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爱管闲事,就拿一件很小的事情来说吧。记得有一次,我们俩骑着摩托车回娘家。那时我已有7个月的身孕。我们骑到半路上,看见一块大石头躺在路中间,前面许多人骑车、走路都绕着走。可他却坚持让我挺着大肚子下车,很不方便的。当时,我有点生气,”别人都能绕着走,你怎么又要多管闲事?"

  “我不管,谁管?万一老人、小孩撞到石头上怎么办?”他下了车,径直走过去,用力抱开大石头,挪到路过,这才继续上路。

  “这人真有点憨,真拿他没办法。”曹洁开玩笑道。

  话虽这么说,可对于曹洁来讲,作为一个女人,她特别希望爱人杨光明能对家人多一点关心、对家庭多一些贡献。然而,现实却不如她所愿。

  “他对家里、对我和女儿基本上不管,人整天外面,为学校、为学生忙活。不过,说起来也让人寒酸。这么些年来,他从来没想过为自己、为老婆孩子买件新衣。总是穿着一身土灰色的衣裳。大过年不回家,在外跪地为学生筹善款穿的那身羽绒服,也是我打工挣钱给他买的。他的工资几乎全部都为学生垫付学杂费、校服钱、修围墙做好事去了。这不,现在还欠了一身债。最重要的是女儿还小,只有四岁,我们又不在身边,唉……”。

  原来,由于家里生活拮据,妻子曹洁不得不远赴安徽打工,再加上杨光明到处筹钱募捐,很少在家,女儿只好托付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一年到头,女儿也难得见上父母几面。

  对此,曹洁总感愧欠女儿许多。“这孩子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我们夫妻总是聚少离多。没办法,感情多少也受了影响。为此,我没少和他吵架。但我是个直性人,吵归吵,吵完后冷静想想,最后还是支持他的。虽然有时,他也会讲,他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是个好爸爸,特别是过年时女儿抱住他的腿,不让他走,我分明看到他眼里的泪光……”。

  父亲眼中的儿子:“你别管我的事,我走我的路,不要你管。”我气得用扁担打他,他就跑。

  杨光明曾写下这样的话,“父骂思叔心难安,妻闹师阻村民拦。独身苦战谁理解,不惜代价全力攀。”杨父面对如此倔强、执著的儿子,有时也没办法。

  2004年,杨光明四处奔走为杨垅小学修水沟、操场、水泥路;

  2006年,他又垫上2年的工资积蓄、卖掉摩托车,借债为学校修建围墙。

  “我认为他工资不高,就一千多元,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能力

  是很有限的。可他整天整夜忙着这些事,天天不回家,连过年都不回来。简直就是个疯子,身体也垮了。我作为他的父亲,很痛心,看不下去。”杨父告诉记者。

  在修建围墙这件事上,杨父极力反对,“修围墙要花1-2万,我问你,这资金从哪里来?”杨光明把头一扭,“你别管我的事,我走我的路,不要你管。”

  “我气得用扁担打他,他就跑。他不敢和我斗,也不可能和我斗,毕竟我是他父亲。”

  说起儿子杨光明这些年来做的许多事情,杨父开始也不理解,“你一心教你的书嘛,何必这么折腾、这样折磨自己呢?社会上许多人也不理解,甚至80%的群众都误解他,还有人骂他是疯子,反正什么难听的话都有,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大家也慢慢理解他了。”

  杨光明儿子今年18岁,在县城复读高三,还有2个月就要高考了,学习非常紧张。可杨却一直没有时间去看看儿子、去陪陪儿子。

  “我这孙子基本上是我带大的,从小学到初中,一日三餐,都是我们老两口照顾的。现在县城读书,还好有我孙子他妈妈(杨光明前妻肖燕)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都不用他操心。不过,孩子就要升大学了,学费还没有着落,我儿子的钱都花光了,到现在还因为做好事欠了6万多呀!”

  杨父一声叹息。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