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od Singh:中印两国都要重视文化的力量
2010-05-25

Binod Singh:中印两国都要重视文化的力量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0-5-25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印度专家Mr.Binod Singh

    Mr.Binod  Singh:谢谢主席,谢谢这次协会第二次办论坛,刚才我前面有老师讲的让我们大家能够感动起来,我现在就是稍微脱开我的话题说两句话再开始我的话题,能不能思考一下,中国和印度历来有困难的时候,有互相援助和学习的传统。我们有这样的证明、有这样的交流,但是现在我们站起来的时候,我们崛起的时候,偶然互相怀疑,偶然互相不向任,这个问题我在中国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第二个遗憾就是今天遗憾就是我们两个国家现在的情况稍微可怕,为什么呢?今天我主要是讲印度的软势力,主要是印度的文化,但是遗憾就是我们想互相学习的时候,最主要是讲我们国家最爱的人,作为我们国家领导人只参加形式主义的活动,不能仔细的听一听我们中印历史上做伟大贡献的名史,包括给大学、包括给各方面的人士,如果对我们过去的历史不理解,偶然类似我们媒体朋友一样互相骂、或者怀疑、互相不信任。

    第二个我还想说一句话,就是作为印度人,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自己对自己的文化,可能穿西方的文化,但是我依然是印度人,所以如果我们怀疑我们家的经济模式那是我们不健康。如果我们怀疑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我们有很重的病人,我们可以要隔离。但是哪天我们怀疑我们这个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思想、传统、知觉包括非暴力,那就是我们得了癌症。在大学生活里面很少理解中国文化,个人的品向,回到软势力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重视自己文化的力量,自己文化的吸引力。

    印度的软势力来自它的几千年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他的宗教传统,哪怕我们前面讲的老师前苏联或者南斯拉夫崩溃有N个原因,其中可能也有他们的文化软势力,印度这个新型民族国家,能够团结保持这样一个比较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能够接受的一个体制的话,它的核心观点哪怕你在印度哪一块土地上,哪怕你说什么语言,但是你这个基本的思想,你这个基本的宗教传统你这个基本的婚姻制度,你这个基本的生死概念,基本的道德观念是全印度、包括南亚地区是比较一致性的,所以这是一个整个印度人共同的一个自己对自己的一个认识重要的观点。

    传统上对印度有一个概念,就是印度主要是世界文明主要贡献是哲学,是他的思想、精神,但是讨论这样的问题我们经常忽略,就是印度跟中国一样,历史上是非常丰富、自给自足的国家,历史上的传统印度被N个国家和民族有这样的侵犯,印度最大的对外国人来说不理解的问题在哪儿?就是这个社会为什么不变?这个文化为什么不变?不少英国人对甘地只是第一句话为什么你这个社会不变,这是一个印度的伟大。我们和西方侵略者一起斗争和反抗,我们历史到现在从孔子文化到儒教文化,到唐朝,到殖民地时代,到现在,偶然我们赶上了同时崛起的状态,为什么印度没有?他本来就有民族制度,他对外开放、跟国际接轨,为什么前三十年没有崛起,没有做大国,为什么1991年以后开始,是不是跟中国改革开放有关系,是不是印度人也向中国学习。

    当然我不得不承认,印度自己自豪认为自己是世界的导师,这里坐各位朋友也这样说,但是我个人年轻的一个看法,中国做学生做的最好,经常可以超过老师,也超过印度,也超过了美国现在。现在社会的状态下,哪怕是印度人,要接受一个新的制度,对自己的政治体制有他的怀疑的地方,因为当时起草咱们印度宪法的人不可能知道印度60年以后还这么穷,所以经常在北京打出租车,那个司机朋友认为我是泰国的活动,说你们国家又乱了,想说是印度。甘地一个非暴力,而且有一个先生给第三世界走另一条路。甘地这个土地上为什么有暴力,为什么经常骚乱的状态,因为这个社会是自己调整的,而不一定是被某一个思想可以导致几千年,哪怕二十世纪是这样,但是二十一世纪我们还是等待一个泰戈尔、一个甘地。印度是土地这么小,养这么多的人,也不能吃肉,这个情况下,印度很难,当然在中国打了六年,对中国发展成绩不可思议的,对各方面的条件对印度自己本国的成绩也没有忽略,就是能够坚持这样一个社会和谐,能够坚持一个给大家、给各种各样的思想,哪怕是积极的左派,哪怕你是右派,都可以在同一个体制里面互相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个协议能够往前走。英国现在也在开始联盟多党政府,民主这个东西很难判断,到底怎么回事,民族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很难从外面观察,本人出生在一个民族体制里面,也愿意死再一个民族体制,很难换一个体制,换整个思想的一套工具。

    我想讨论一下,作为80后的人,经常被媒体朋友,重视印度军事和中国军事,只要任何人研究国际关系很基本概念只是印度和中国不得不把自己最大的资源放在军费上,所有跟我的同学都一句话说为什么印度靠美国,其实没有印度人靠美国,这个国家、政府、党派某些领导可能由美国背景,可能历来和美国人一起工作,或者可能有一些买卖,现在我们更重视买卖关系,不重视总体关系,所以印度人自己很清楚,靠美国的利弊多大,所以中国朋友,印度靠美国问题有一点,这一点说了,很可能是为了写文章而已,印度历来不靠美国,也不会靠美国。我很感动,中国《西游记》的印度版,这个《西游记》中国对印度的研究,包括100多个学印度文的同学取印度名字。比如说这个思想是印度来的,比如说某一个人的父亲死了可能一段时间可能忘掉,但是某个人资产丢了,他可能一辈子忘不了这个事情,这是一个事实。所以咱们两个国家之间存在土地的冲突,这个问题不知道我们怎么解决,但是这不应该影响我们下一代的交流,下一代的合作,中国学生和印度学生互相是一个机会,中国学生到印度有些方面做的的确很好,的确有一些IT产业哪位老师去过,里面没有一点比西方的有些企业从文化到制度到有什么差别。包括西方人,包括美国人去那些企业实习,中国学生也想去,但是去不成。问题在于政府上,我希望两个政府非常重视我们年轻人未来的选择,印度人把中国的崛起看成一个机会,他们不一定要去美国找工作,他们都跑到上海、北京找实习工作,一样。所以我想总结一下就是,主要是今天我们进来,然后我个人一个想法就是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在一起,哪怕中国出什么灾难,哪怕印度出什么问题,中国领导和政府老百姓包括媒体,非常互相关心,很能够做的都做过。我们现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忽略我们大部分人还是很穷,我们的农民过的不怎么样,我们农业搞的还是不行的,所以我们在北京讨论这个关系是不够的,我们作为大国和文明古国,不能忽略最底层人的问题,否则我们在这里没法稳定,我最后观点是我们看到软势力,但是软势力背景上我们忽略了文化上的资源,可以放在改善我们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包括印度、包括中国的还没有改善,还没有受到任何利益,只有一部分人富起来了,感谢各位。希望以后我们能够不断发展,不断的崛起。最关键是我们不能忽略我们各个国家的宗教研究、资源。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