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祚来:对印度价值的一些思考
2010-05-25

吴祚来:对印度价值的一些思考

来源:公益中国网  发布时间:2010-5-25

吴祚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我讲的题目有一点改变,就是对印度价值的一些思考,我们现在讲的一个热点都是中国模式,但是就很少有人谈中国价值,一个国家的模式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之上,是一个国家先有自己的模式后来创立自己的价值。中国人为什么一直都避于谈自己的价值体系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国家如果太多的讲自己的特色,而不注重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建立,这个国家可能在漠视一些东西,漠视真正的价值。

    我读书了一下中国学者对印度价值发展的历史,这方面的资料很少,我们知道国家的历史其实都是价值追求的历史,每个人发展的历史其实都是在追求价值。比如说上大学有价值我们上大学,我们觉得当工人有价值所以当工人,所以我们人生的历史、国家的历史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追求价值的历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但是什么是价值呢?我们的政治经济学讲价值是劳动创造的,我们知道太阳、空气、水都是有价值的,但是他们劳动创造出来的吗?所以这个价值是人需要产生的,价值是人需要产生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有需要才产生价值,但是你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呢?

    我们需要的有三个层次,一个是灵魂的需要。再是人情感和能力需要。三是我们生理需要,由此对应三种价值。比如说阳光、空气、水这是生理的需要。比如说我们需要审美、艺术、家庭生活这是我们一个情感和伦理的需要。还有一种需要是灵魂的需要,这样就成了三种价值,就是我们人类世界上观念世界上有三种价值,就是超市价值、普市价值、现世价值,我们有三种文明把这三种价值发挥的很好。这三套价值体系既互相融合又互相冲突、排斥。所以现在很多问题发生都是这三种价值出现了问题。

    你看我们印度人在普罗门教的时候,都是超度、梵,甚至我们发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就是林,中国人天和地还有人,但是印度人说天地之间还有一个空,所以印度人对空这个发现,对于超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对人类文明巨大的贡献。这是印度文明。西方文明的普市价值把神圣的东西归到人,人是万物的灵长,人是这个世界的个价值,一切以人为本。

    印度不是这样,西方人讲人人平等,印度人不是这样,印度人说众僧平等,中国人就是熟人之间是平等的。就是大家熟悉的话我们是平等的,就是现世的人可能,但是并不是说人人平等,这是三种价值。

    这三种价值决定了我们三种生活方式,就是西方人追求一种人性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按照人权、人性的方式来决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环境、我们的法律、我们的一切自由、民主、博爱这些概念都是普市价值,因为是人的需要。但是印度人的价值不是按照人的,是超神的,所以我们中国人看印度人那么穷、那么脏不理解。但是我们要理解人家是超人的一些东西。中国人是诗意的追逐,你看我们奥运会办的多么有诗意,你看我们开国大典多么有诗意,看我们所有的战争和历史都是非常辉煌、非常有诗意的,有没有人性不要谈这个东西,有没有神圣性也不要谈这个,只要谈它的诗意,这就是三套文明体系,中国人也在两汉之后,东汉的时候接受了,因为人还是有灵魂的,不是说中国人没有灵魂,中国人有灵魂怎么办呢?到了东汉的时候,中国就是佛教从西天传入中国,所以中国人社会当中增加了一种超市的价值,所以中国民间社会是有超市的价值的。而中国的普市价值是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的。

    所以中国的价值体系是通过三个西建立起来的,第一次是在孔子时期,孔子通过西周的价值建立了仁义礼智性,这是现世体系,不问鬼神,只问现世。第二次是在东汉之后特别是汉朝建立起来以西天为模式的一套价值体系就是超市价值体系。中国人到了五四的时候才建立了一个普市价值体系,到现在中国还是有反复,很多人觉得普市价值西方的价值,涅槃这些东西,超度、轮回是西天的价值,中国有什么自己的价值呢?中国就没有价值了。所以中国现在这个价值还存在一个很大的一个问题。

    印度的价值就是我这个文章写的比较多,要讲起来也是没办法一时将清楚,我们知道印度的价值一开始是普罗门教,普罗门教严格来讲建立的是一套模式,一套生存的模式,而且是通过神圣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一套模式。比如说普罗门、刹帝利、菲舍、健民五个等级是由神不同的部委造出来的,所以带来印度的稳定叫超稳定,有人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超稳定,印度古代的稳定叫超稳定。为什么超稳定呢?因为是神圣的稳定,每个人出生下来以后无可更改的,正是这样一种等级制度,造成印度人超级稳定。但是中国不是超级稳定,中国人不断的造反,不断的杀有钱人。这个在印度较里面没有,这是印度的模式。但是这种模式是不人性的,尽管符合神圣的原则,但是不是人性的原则,所以十拿教其实这是印度人自我价值的一种调节,觉得这样太残酷了,因为人没有任何机会,而且人没有平等,所以才有十拿教。

    我们看到很多的表演,中国也有道寺和和尚,手上拿着扇子和拂尘,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拿着这个,后来知道了,就是为了怕杀生走在路上扫蚂蚁或者什么的。还有我们的元宵节的灯火也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完全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就是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隋文帝和隋炀帝写的元宵节都是和宗教有关的内容。但是我们到了后代到了唐以后写的东西完全是世俗的生活。所以印度的超市价值到中国很大程度上被转化为现世价值,中国人没有超市的追求,这是我们文化的一个遗憾。

    我的文章只是一个初稿,我会进行修改之后会发表出来,请大家批评,谢谢。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