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玉树地震与慈善
2010-05-10

2010-05-10 08:56   南方都市报

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 南都记者 乔彦杰 

“慈善是渗透在我们血液里,是快乐的。现在网络盛行的被慈善、被捐款、被支援,表现的是政府越权,是对慈善事业的最大破坏。”前天下午2时,一场主题为《玉树地震与慈善行动》的演讲在深圳图书馆5楼报告厅举行,南都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2009年中华爱心奖最具爱心奖的获得者沈小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就慈善进行另类解读。

徐永光:慈善是文化更是文明

徐永光在演讲中说,从民间草根力量对玉树地震灾区援助来看,他们俨然已经成为最活跃的力量。

民间组织表现的最大不同在于理性,专业、合作。“全国老人院的长期照顾联盟”在玉树地震发生后,抽调14个省市70多名专业护理员赶到西宁,很多民间组织还在当地组织协商会成立协调组织,互通信息、协调资源,配合相当默契。徐永光说,现代慈善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文明。以深圳为例,为了深化社会领域综合改革,深圳和民政部签署协议共同推动社会建设,包括建立社会组织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制,探索多元化社会福利供给模式,建立社工组织发展和社工人才示范区等,这是制度创新、属于制度文明。中国慈善事业要健康发展,不仅要倡导慈善文化,而且要坚持走制度文明之路。

沈小平:做广告真不如做慈善

沈小平则以自己经历举例证明企业花钱做广告,真不如做慈善。他说,做慈善事业,钱花在最迫切需要资助群体身上,将直接提升企业与个人社会效益。

沈小平说,他曾经当过兵,即使在部队要见到军委主席想都不敢想,但因为做慈善,去年11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于是得出结论:一定要把慈善当做企业第二份事业来做。而且,慈善还能间接产生经济效益。通过做慈善,企业能迅速积累人脉,无形中提升销售业绩,经济效益立竿见影。他的企业最近几年成长很快,应归功于慈善。

房涛:政策智慧让慈善更长效

而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表示,建立慈善事业长效机制以及先进理念,才是构筑中国慈善事业常态化、规范化发展的基础。

房涛说,深圳是一座创造首富的城市,连续创造3位内地首富,独特人文关怀体现宽容气质,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深圳捐款均名列全国第一。但仅数量领先不够,还须慈善机制创新。但是,慈善机制创新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那么,如何保证慈善事业的长效机制与发展呢?必须依靠政策智慧。例如实施碳汇交易,也就是所谓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买卖”,排污大的企业需购买排污权,排污好的企业可以出售排污权。这种环保式的慈善,不仅做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经济、商业的完美结合,而且能保证慈善事业长久发展。

来源:南方报业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