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万青少年有异常心理问题
2006-03-16
 
新华网
2006-03-13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我国约3.4亿的18岁以下青少年中,大约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心理行为障碍率占16%-25.4%,并且有上升趋势。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与国外相比,我国在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方面已明显落伍,不但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缺少必要的办法。他们呼吁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且尽快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不能再眼睁睁地看着祖国花朵带着疾病成长下去。

 
  全国人大代表、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孙淑君说:“其实,在很多国家,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本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在学校、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到了80年代后,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有关中学生的心理技能训练课程相继推出,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相继出现。而日本则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而展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有关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培养学生保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意愿、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学习。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院院长冯世良建议上至大学下到中小学都应开设心理教育课。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所以上至大学下到中小学都应配置心理健康教师。通过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其次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通过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校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如可以从中寻找导致某一部分学生发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并从宏观上寻找教育、预防和干预的方法;可以为学校的分班教学、个别化教学提供前提条件;可以为弱智儿童、残疾儿童和超常儿童等特殊儿童提供鉴别、筛选和培养的措施;心理档案所反映出来的学生兴趣爱好的信息,还可以为丰富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正当心理需求提供决策依据;同时还为从整体上评价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