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农村电影院”实现数字化放映全覆盖
2014-11-26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胥柏波 王剑强
   每月免费放映至少一场公益电影,遇节假日、喜庆日增加放映;电影放映前在村内张贴海报,进行电影预告;放映结束后向观众发放调查表,收集群众对放映效果的评价……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农村电影放映队把一部部电影送到村民和外来农民工的面前。目前,江门市已实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覆盖,全市1045个行政村均设置了电影放映点,村民们享受由数字化放映带来的画面优质、音效高清的电影。


  据了解,广东省2006年将“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升级为“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全省农村也已实现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2012年,省广电局向省内欠发达地区15个地市赠送300套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机,从此胶片电影退出了“电影下乡”的历史舞台,农村电影放映全面实现数字化。

  院子里的电影院

  11月14日晚,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村民吴伯向南方日报记者介绍,放映队每个月都会不定期来村里放至少一场电影,每场放映两部影片,逢到节假日、喜庆日的时候还会增加场次。

  石头村的电影放映点固定在村民广场上,这是村民日常集会活动的地方。放映员邹健青说,该村不具备室内放映条件,只好选择露天放映。“但露天放映也有好处,环境自由,氛围轻松,村民都很喜欢在露天的环境中和熟人联络感情,说这是院子里的电影院”。

  记者在村民广场看到,数百位村民或站或坐,在荧幕前观看电影,偶尔还和身边的熟人谈论电影的情节。邹健青说,电影放映一般从晚上19时开始,他下午就会到村里吆喝大伙来看电影,喜欢看电影的村民们吃过晚饭后就会过来,有的村民甚至会提前一两个小时搬着小板凳来占位置。

  一位村民向记者表示,尽管现在家里已经有了电视和VCD机,农村的文化活动也渐渐丰富起来,但是每个月的“电影下乡”仍是他最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小时候的娱乐活动很单一,我们把放电影当成了过节,为了看一场好电影经常走很远的路去到其他村。现在村里每个月都放电影,只要有空我一场都不落下,我喜欢和乡亲们坐在一起看电影。”

  在江门市一些村镇,外来务工人员成为“电影下乡”的主要对象。在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迳口村,一位在该村务工的农民工表示,平时放映队来放电影,70%以上的观众都是外来的农民工。

  考虑到目前电影下乡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是外来农民工,江门市各镇的“电影下乡”活动,除了在各村广场举行之外,还常常直接将电影带到大型工厂为工人们放映。

  全面数字化放映

  “电影下乡”一度是农村生活中最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全村老少围着看露天电影的盛况依然留在一些老放映员的心中。放映员梅淦全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担任电影放映员,那时放一部电影的盛况可以称得上万人空巷,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挤在两亩地大小的打谷场里,观众人数多时达数千人。

  这样的盛况持续了多年,随着农民的生活水平渐渐有了提高,很多人家里都有了电视和录像机,村民对露天电影慢慢失去了热情。农村文化活动的日渐丰富,对露天电影形成了不小的冲击。

  江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余五一认为,摆在农村电影放映面前的最大难题,是观影人数总体上越来越少。余五一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属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畴,看电影依然是村民理应享有的权利。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江门在近两年开始推广电影数字化放映。在江门市政府的支持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已经覆盖到了全市1045个行政村,每个村每月至少放映一场数字电影,观众也逐渐多了起来。

  吴伯向记者表示,以前看胶片电影,音质、画质都很差,胶片还经常断,等放映机重新接上胶片之后,很多精彩的情节已经错过了,难以流畅地观影,“现在改成了数字放映,电影的播放质量好了很多。”

  在余五一看来,“电影下乡”实现数字化,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高画质、更佳音效的电影,还便捷了村民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影。“数字放映机具备可以储存13—14部电影的技术优势,在放映前可以排出节目表供观众选择。”余五一说。

  电影承载新的社会功能

  “如果我放的电影不好看,现场的村民都不帮我在放映回执单上签字,我就拿不到补贴了,一晚上就白辛苦了。”梅淦全调侃道,每个放映员都希望观众能够喜欢自己放的电影,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工作,经常碰到放映的电影不受村民喜欢而被“骂”的情况,“电影不好就留不住观众,还会挨骂,那样的话我工作起来也没有劲头。”

  因此,江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在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时,注重全方位了解群众观影需求。江门市文广新局广电科副科长刘绍山介绍,放映队平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群众的观影喜好,在电影结束放映后也会向现场观众发放调查表,收集群众对影片放映效果的评价。

  14日晚,放映队在石头村放映的影片为《湘南起义》和《奔袭桐柏》。邹健青介绍,这是两部以战争为题材的电影,受到广大村民的欢迎,“我们平时会经常给村文化站和村民打电话或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村民的需求。”

  为了“留住观众”,获得好的放映效果,江门市电影放映队还常在影片开播前,增加农村群众喜爱的科、教、文、卫类宣传短片,实现电影放映从娱乐为主向寓教于乐转变。

  迳口村一位村民介绍,电影放映前,放映员首先会播放一个10分钟左右的普及法律常识的短片,以前还播放过宣传税收、用电安全等方面的短片,“我们能够从这些短片中吸取一些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我们这些普通的村民来说很有帮助。”

  如今,江门市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无疑承载了不少新的社会功能,数字化放映技术推广、农民工成观众主体等新的特点,使得江门“电影下乡”焕发新的光彩,融入农村居民日趋丰富的文化生活之中。

  网友对话

  片源因版权受限 质量有待拓展提高

  14日,南方网网友“sundaydayday”与南方日报记者一起深入江门了解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状况,并为当地“电影下乡”建言献策。当日,网友还与江门市文广新局广电科副科长刘绍山交流对话。

  网友:电影放映观看的群众很少,会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刘绍山:确实存在这种现象,现在群众的文化活动多元化,经济条件好的村子,村民可能到电影院或者在家看电影或选择其他的文化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是按照国家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以保障文化民生、促进文化公平为宗旨的,如果因为人少就不放电影,就违背了这一宗旨。

  网友:户外电影以战争片居多,这类电影对观众吸引力不强,您怎么看拓展片源问题?

  刘绍山:根据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要求,各市区的农村电影放映统一从广州广阔天地农村电影数字院线公司购买片源,国家数字电影发行渠道以外的其他影视节目、音像制品及网络下载的影视节目,一律不得作为农村电影公益放映的节目片源。所以,我们的片源某种程度上是受到版权限制。针对所反映的电影节目吸引力不强的情况,我们其实也做过调查,让村民反馈意见,作出相应的调整,接下来还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