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女性“反恐战”
2007-03-31

  名词解释

  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某种物体或某种环境产生的一种无理性的、不适当的恐惧感。一旦面对这种物体或环境时,恐惧症患者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极端的恐怖感。

  场景一加班至凌晨,你会……

  选择A:在办公室打电话叫好计程车再下楼,然后一路和家人打电话,随时汇报情况。(33%)

  选择B:会让爸爸妈妈来接自己,觉得自己一个人回家实在太危险。(17%)

  选择C:事先找好路搭子,找不到的话,就干脆先住在同事家。(20%)

  选择D:无所谓,下楼找辆计程车回家。(30%)焦点事件回顾

  近日凌晨,工商银行江宁路支行一24小时自助银行内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一名正在存款的女子遇害。银行内的监控设备记录下了两名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过程。警方在全力侦查此案的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在自助银行存取款时,要留

  心身边人,加强自我防范意识。留言台

  手机随手拿,路上少讲话

  冰冰27岁

  夜班编辑我的工作性质是夜班编辑,一个人走夜路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如果因为个别意外,弄得自己人心惶惶实在没有必要,关键还是要自己多长个心眼,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意外,深夜行路一定要注意安全。

  由于报社地处闹市区,加班至凌晨,外面还是很热闹。不过这个时候,还是不能麻痹大意,出大楼时最好能和同事结伴;叫计程车,最好选择女司机。上车后,手机要一直拿在手上,或是放在随手可以拿得到的地方,这样,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可以立刻求救或报警。另外,上车后尽量少开口,这样可以保持警惕。一般情况下,计程车司机除了问你去哪里之外,大多不会主动搭讪。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小宣28岁会计事物所审计

  每个月那几天总是很不舒服,吃不好,心情特别烦躁……别想岔了,我说的是怎么也躲不了的加班。由于工作关系,我每个月总会有几天特别忙,不加班根本完成不了工作,有时一忙起来要到半夜两三点才能下班。自从出了“江宁路ATM门”事件,我暗自担心,下个礼拜又轮到我加班了,我发动所有的姐妹,一起列出“反恐”清单。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不能自己吓自己,走夜路,要胆大心细。“反恐”支招

  恐惧是人的一种很正常的感觉,是一种警告危险和提早防备的信号。比如说,我们往悬崖下瞅时总是心惊胆战。但如果过于害怕,甚至害怕和你毫无利害关系的人群,这就是需要治疗的病态了。其实,没有必要草木皆兵,但也不能大意。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例如搭电梯时尽量靠近电梯按钮,如果遇到歹徒,尽快按下所有楼层,让电梯在每个楼层都停,或者按紧急按钮,通知保安;晚上在外行走,尽量用外套将皮包罩住,避免被抢。如果你各方面都考虑周全了,走夜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场景二结婚进入倒计时……

  选择A:害怕结婚,担心婚姻是爱情的坟墓。(70%)

  选择B:担心婚后不自由,家务活干不完。(20%)

  选择C:担心和公公婆婆合不来。(9%)

  选择D:愉快地期盼着,没什么担心。(1%)焦点事件回顾

  《落跑新娘》讲述的是朱莉亚.罗伯兹饰演的个性女子玛琪,曾经有三次和准新郎踏上红毯又因为婚姻恐惧症而逃婚的记录,这引起专栏记者艾克的兴趣。而正准备与第四任男友步入结婚礼堂的玛琪,更因为艾克的报道大感难堪,于是再次从婚礼上逃跑……留言台婚姻围城,进退维谷小林25岁行政助理

  看《落跑新娘》时,年龄还小不懂事,不明白新娘为何一到结婚就会逃跑。如今我和他相识了快3年,还有几个月就要结婚了,可是我却有点想“落跑”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刚认识他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日子,可是时间一长产生矛盾了,我们就经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人家说吵架是很正常的,可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现在我很怀念单身的日子,害怕结婚后的生活不能适应,又怕这次错过了他,就可能错过了一辈子。不敢面对结婚静静28岁公司文员

  我就要结婚了,婚期定在6月份,可我不想结婚。那天我父母和他父母坐在一起商讨这件事的时候,我和男友坐在一边,看着老人们聊得非常开心,这本是我们所期待的结果,可我却忽然感到他们好像在商量一件与我无关的事情,我像个木疙瘩一样坐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里产生一种很奇怪的想法:真的要结婚了吗?结婚到底有什么意思呢?这几年折腾下来,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反恐”支招

  结婚恐惧症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担心不适合未来的共同生活,在出现一系列症状后,双方不妨经常到对方家里多坐坐,直接或间接地了解未来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等,这也是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对婚姻持久性地感到恐惧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跟对方沟通交流,打消这种疑虑。如果对方突然不愿意结婚,不要急着否定双方的感情,应该多问问其担心和顾虑的原因。

   如今的人们会越来越显得烦躁不安———近10年,全球恐惧症的种类几乎增长了3倍多,由1996年的300种增至2006年的1030种,世界不安率也由10%%提高到25%%!心理学家指出,患恐惧症的人已大大“年轻化”,30岁前的年轻人最容易得这种病,而且女性多于男性,高智商的人最易沾边。为此,本报此次“反恐”行动针对单身女性进行了小范围民意调查。面对以下情况,你会如何进行“反恐”?□文周莲莲徐俊芳

  场景三上司发火了……

  选择A:低头不说话就是了。(27%)

  选择B:好声好气地陈述过程,唯恐在上司面前有失诚意,但事实还是要讲清楚的。(36%)

  选择C:辩解也没用,干脆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反正你本来也看我不顺眼,谁让我运气太差呢。(35%)

  选择D:没错就是没错,凭什么冤枉我,反正不想干了,大不了辞职走人。(2%)焦点事件回顾

  《时尚女魔头》讲述的是顶尖时尚杂志女主编米兰达和下属安迪的故事。新闻系女生安迪误打误撞得以在纽约最著名的时尚杂志《Runway》担任主编助理。主编米兰达人称“女魔头”,最恨人穿着没品位,一见到朴素的安迪就狠狠地将她嘲讽了一番。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成了米兰达折磨的对象,每天没日没夜地干活,服侍米兰达,稍有差错马上被骂得狗血淋头……留言台受委屈很正常Aimee26岁公司财务

  不是我喜欢沉默,不过被骂就骂了吧,反正又少不了一块肉,心里不爽是肯定的。但是跟上司吵架有什么好处呢,上司毕竟是上司,除非你不想继续混了。再说吵架解决不了问题,我是给人打工的,受点委屈是常有的事情。

  搞好关系不容易Demi29岁保险代理人

  即使上司骂错了,我也一定照他的意思先去做,他在气头上嘛,但事实我还是要跟他讲清楚的,不能让他冤枉我。态度诚恳一点是应该的,毕竟他是上司,让他下不来台以后也不会给我好果子吃,再说我很有诚意,也许他在感情上也会更容易接受些。唉,想要混好人际关系好不容易啊……

  “反恐”支招

  如何在工作过程中与上司有效地沟通,也是职场中的生存智慧。很多人在企业中发展不好,和上司不能很好地沟通也是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情况,通常要注意两点:一是心态,二是能力。正确的心态应该是更好地适应上司的做事风格,摸清他所想,从而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其次,作为员工,你要看上司关注哪方面,不断调整自己,支持上司的工作。在工作中遇到挫折时,可以先去洗手间洗把脸,缓解一下心情压力。

  场景四年近30,事业仍然一无所成……

  选择A:外面招聘要的都是年轻人,知道青春饭不长久,但该怎么办我也没有明确方向。(37%)

  选择B:30岁还没做出点成绩,以后更不可能成功,只能这样一辈子混下去喽。(3%)

  选择C:相信大器也可以晚成,现在努力奋斗还来得及。(35%)

  选择D:我这份行业经验不是年轻人说有就有的,需有长时间积累,会有成功的一天。(30%)焦点事件回顾

  《20、30、40》体现了都市女性内心世界。刘若英演的30岁空姐,除了夹在两个男友之间难以取舍之外,还对在纽约的前男友念念不忘。30岁是一个很尴尬的年龄,没有青春期的逍遥自在,也没有中年人的沉着,因为年龄尴尬而生出紧迫感,有时就显得慌不择路。留言台三十而“虚”Wendy30岁企业公关

  一天天变老,我这碗青春饭还能吃多久?但不做这行,又能做什么?我很苦恼,因为做我们这行的都是年轻人的天下,眼见要“退出江湖”,却不清楚该往哪方面转型,心里总有挥之不去的焦虑感。有人说,30岁前人家问自己年龄,脱口就能报出,30岁后,人家问年龄,要在心里计算很久。有积累才有收获Julie29岁教师教师这一行虽说不难,但也要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会真正有收获。做老师起早贪黑真的很辛苦,当初可能不觉得有什么优势,但现在和周围担心失业的朋友比比,我算是很幸运的,学校一签就是五年,至少不用担心失业,不过做老师的要想出类拔萃也不容易。唉,年龄一大,容颜不再,即使不担心工作,也会担心老公被年轻姑娘抢走。“反恐”支招

  成功在什么年龄都是可能的,白领需要正视年龄问题,不能总用一些合理化的说法来给自己的逃避找理由。有焦虑本身并不是坏事,关键是要正视自身现状,只要不断提升自己,总有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有不少人的确是大器晚成型的,人在三十之后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方向,由关注身外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领悟人生的智慧,这样才能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开展工作事业。

  域外传真

  恐惧也可被学习

  如果你被一只蜜蜂蜇过,以后当你看到蜜蜂嗡嗡地朝你这边飞来时,你就会选择逃跑或躲藏。一项新研究表明,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恐惧也可以作为一种个人经验被学习,所以当我们看到另一个人恐惧时,大脑作出反应的领域也会被触动。这个发现详细刊登在三月的美国《社会认知与情绪科学》杂志里,解释了有些人为何会恐惧蜘蛛、蛇之类平时很少有机会碰到的东西。

  关于恐惧的学习,研究人员曾经让实险参与者们观看了一段短视频。视频中的那个人会在他面前的电脑屏幕上看到一些有色的四方形:当一个蓝色四方形消失时,那个人会受到一阵轻微的电击;当一个黄色四方形消失时,那个人则不会受到电击。因此,人们看到,当蓝色四方形消失时,那个会报以痛苦的表情———眼睛眨得很快,脸颊肌肉绷得很紧,并且搓着他的手。“很明显,他感到不舒服”,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组员安德里亚.奥尔森说,“在他接受电击之前,他已经处于痛苦之中,你可以看到,后来几次他已预见到自己会受到电击。”相反,当视频中的那个人看到黄色四方形出现时,就感到十分放松。看完视频,实险参与者们随后被告知,他们也会参加同样的实验。当蓝色四方形出现时,他们也作出了恐惧的反应,因为从视频中已预见会受到电击,虽然他们实际上从来没有受到过电击,仅凭观察,他们就学会了恐惧。

  在从前的经典实验中,恐惧一般是直接体验的,大脑里称为杏仁核的部分已被证明,对恐惧的显现和表达有关键作用。在当下的实验中,科学家监控了每个实验参与者的大脑活动。大脑成像表明,当参与者观察其他人接受电击的视频,或者当他们亲自参与蓝色四方形的实验,大脑杏仁核都有着同样的反应。

  “我们发现,杏仁核的反应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你看到有人受到电击时,另一种是当你感到自己可能会受电击时。因此,当恐惧是自己亲历的或是观察到他人身上发生的,在大脑中都有着相同的反应过程。这个发现有助于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害怕恐怖电影,孩子为什么会恐惧蛇、蜘蛛等从未见过的东西。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情感表达而学到恐惧,就像你直接经历的那样。”奥尔森说。□编译周莲莲

  小测试

  你是否患上了恐惧症?

  1.经常想到亲人会有不幸?2.有时担心会给自己或所爱的人带来伤害?3.经常检查灯和水龙头关好没有?4.在人群中受到推搡觉得反感?5.有洁癖,多次反复地刷洗衣服和家具?是否老洗手?6.是否老是对自己和自己所干的事不满意,尽管已经努力想干好?7.你是否总是尽量想提前离开有可能使你遭遇尴尬的境地?8.是否能轻易做出困难的决定?9.你是否觉得有一种做某种多余事的必要?10.经常觉得身上衣服有些不对劲?11.有过回家检查门窗是否锁好的情况吗?12.老舍不得扔掉已没用的旧东西?13.是否老在想一般都是不由自主做的事?14.是否有过老重复说同一句话或数一些没必要数的东西的时候?15.睡觉前会把衣服整理好吗?16.你是否干一些不重要的事也很认真?17.你周围的东西是否随时都要放在同一个地方?18.会老做一些无足轻重的老动作吗?测试结果:0-5项表示跟恐惧症沾不上边。5-10项表示患有轻度恐惧症。10-15项表示患有中度恐惧症。15项以上有患上潜伏性神经官能症恐惧的危险。

来源:新闻午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