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已培养出12名来自西方的“恐怖大师”(图)
2006-12-31
核心提示:今年年底的《新闻周刊》这样描述2007年“基地”的全球计划:“基地”组织已培训出12名来自西方的“恐怖大师”,计划将其派往欧洲准备发动比伦敦恐怖事件大得惊人的袭击。

11月19日,印尼示威群众高举带有拉登图像的告示牌反对布什来访。

关注理由

恐怖组织利用冲突国家的乱象积极进行渗透,与相关武装组织合流,使得全球武装冲突越来越显现出“恐怖”特点。“基地”将是此类恐怖活动的罪魁祸首。2006年,“基地”异常低调,塔利班更是“深居简出”,不事声张。2007年,“基地”和塔利班的一举一动将会牵扯全球神经。

“基地”组织全球继续渗透

美国《全球武装冲突报告》认为,自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以来,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巢穴被毁,已无立锥之地;拉登东躲西藏,久未露面,仅仅是二号、三号人物不时登场。“后拉登时代”的到来也为“基地”、塔利班扩展影响力提供了想象空间。

美国有线新闻网在今年9月引述法国情报部门的一份文件称,沙特情报人员认为“拉登已经身亡”。消息一经传出,美国、法国、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都对此予以质疑。目前看来,拉登是死是活,对“基地”的影响不算重要。一年来,全球不同区域均能目睹“基地”的影子。美国政府日前就不无担忧地表示,在“基地”太沉默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分支和头目正在策划“大事件”。

“基地”渗透最为细致的地区涉及东南亚、中东和非洲地区。此类地区原本存在的武装组织与“基地”结盟,或者接受“基地”的指导,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有伊拉克境内的“基地”分支力量、菲律宾阿布沙耶夫武装组织、印尼“伊斯兰教祈祷团”等。

今年年底的《新闻周刊》这样描述2007年“基地”的全球计划:“基地”组织已培训出12名来自西方的“恐怖大师”,计划将其派往欧洲准备发动比伦敦恐怖事件大得惊人的袭击。

看来,“基地”是否会在2007年高调表现是一个令全球,尤其是美国政府关注的问题。

塔利班野心勃勃 希冀东山再起

此外,与“基地”有着类似“爱好”的塔利班看起来也有东山再起的野心。

阿富汗局势已进入到一个危险阶段,今后3~6个月至关重要,美军与其北约盟友要么遏制住塔利班等武装上升的势头,要么就将被拖入另一场旷日持久、花费昂贵的战争。“我认为我们正接近一个临界点,也许就在2007年初。”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西方外交官对美国媒体表示,“他们在2007年有东山再起的趋势。”

现在的阿富汗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支持摇摆不定;塔利班势力重新抬头,在部分地区掌握控制权。阿富汗官员表示,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区充其量也就占全国20%多;各种暴力事件也呈上升势头。

2007年的“基地”和塔利班是何面孔,那将是一个令人惴惴不安的答案。

(张乐)

专家访谈

“后拉登时代”趋势更加明显

就“基地”和塔利班来年动向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问题专家李伟及北京大学美国问题专家余万里副教授分别谈了看法。

李伟:2007年,“后拉登时代”的趋势将更加明显,美国在反恐问题上更加面临着一个“骑虎难下”的局面。

“9·11”事件的发生是“基地”头目拉登的一个“巅峰之作”,随后各式恐怖分子在其影响下纷纷加入恐怖阵营,“后拉登时代”逐渐到来。这一趋势在2007年将更加明显,“基地”在世界范围内将更加分散、更加本土化和年轻化,为他们在2007年策划大规模恐怖袭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一趋势从2006年的一些分析中就可以看出。

相关统计数字显示,2006年前11个月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总体上比2005年同期增加了70%左右,尽管很多“基地”策划的事件并未发生,而是被国际社会所察觉最终走向夭折。无论拉登存活与否,“基地”在2007年必将有大规模举动。塔利班试图东山再起,计划于2007年夺回喀布尔。

余万里:“基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与塔利班若即若离的关系,使得2007年美国的反恐变得更加捉襟见肘。前一段时间,美国媒体发表文章认为,阿富汗很可能就是“第二个伊拉克”,而美国的本意也并不是想要真的抓住本·拉登。因为“基地”是一个精神联盟,真的抓住拉登不仅不会动摇“基地”的信念,反而会迫使“基地”发动更大规模的袭击。

(张乐)(来源:新京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