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导弹核弹头专家原竟是中学物理老师
2006-06-30

  林华令:一位山区教师成长为二炮弹头专家的心路历程……

  接到国防科技大学通知书那天,他正在给一群初二的学生讲“因式分解”

  那是括苍山脉脚下一所普通的中学,所属的准确地名应该叫做浙江黄岩县宁溪镇。清晨和黄昏时分,林华令喜欢在校外的田野间漫步,眺望在云雾中耸立的括苍山,细细感受那种拔地而起的豪迈和壮丽。他知道,在云雾深处,在连绵不绝的群山簇拥下,就矗立着号称浙东第一高峰的括苍山主峰米筛浪。他还知道,道家所谓的“三十六洞天”,括苍山脉就有三四个之多。而括苍山地区的居民,也始终保持着古代山民勤劳善良的传统,这份独特的民风民俗,被许多人文学者和民俗专家称之为“括苍文化”。

  难得的美景,淳朴的民风——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台州师专物理科毕业生林华令曾经大感振奋。他教初中数学,高中物理,既勤奋又投入。节假日,他会带上相机,招呼上几个得意门生,登括苍山,拍括苍山,回来后就用自备的相纸和定影液冲洗照片——青春与热血,理想与激情,让这个年轻人的日子饱满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因此成了他关于青春回忆中最难忘却的段落。

  但时间一久,林华令渐渐地感到了不满足。宁溪距离黄岩县城30多公里,而且都是崎岖难行的山路。往往悬着一颗心,好不容易坐长途车赶到县城,只能匆匆跑进书店买上几本书,就得着急忙慌地搭车往回赶。至于看看同窗好友,或者坐进电影院挑部好片子看看,于他而言不啻奢侈。所以,两年过去了,县城里的好多热闹去处他都没有光顾过。

  林华令年轻的心开始强烈地渴望起外面的世界,可他又真的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走出那一座座望不到边的大山。于是便郁闷、便焦躁。而那样的心境中,时间也就有意跟他比着耐性,行走得缓慢而拖沓。

  这时,师专的一位老师给他写信,说他的几个昔日同窗都考上了研究生,老师说他的底子那么好,如果不趁年轻拼搏一把,将来肯定会后悔。

  这封信改变了林华令的生活。此后,除了教学,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复习考研上。一年后,林华令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爆炸理论及应用专业。接到通知书那天,他正在给一群初二的学生讲“因式分解”。他讲了自己考研的事情,教室里的学生就哭了;他也怔怔地站在讲台上,半晌说不出话来,心里涩涩地不是滋味。他曾那么强烈地渴望着走向外面的世界,可事到临头,面对与他朝夕相处的学生,他却不由得有了一丝不舍,一屡感伤!

  “林氏风格”:第一个科研项目就是全军重点课题

  林华令接下的课题全称叫做“常规弹头贮存可靠性理论研究”。

  一般而言,导弹弹头存放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炸药老化、战斗部性能下降等一系列问题,而这对保管和使用的安全性,甚至对导弹是否能正常发挥威力,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林华令的任务,就是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然后予以解释,并找出应对的办法。

  那是他1991年从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到解放军某研究所以后的第一个科研项目,而且属于全军重点课题,他必须成功。林华令一头埋进了实验室。他先设计制作出一个个药柱样品,通过仪器,在爆点内的高温下加速其老化,一次次测试其体胀、强度等变化情况,观察药柱的爆轰性能是否会受影响,起爆点是否会因此下降……

调药、插雷管、机械引爆……那些日子里,
林华令与课题组成员一次次重复着这种在常人看来无比单调、枯燥的实验,但林华令却乐在其中。随着一组组实验数据的完整和充实,一个崭新的物态方程在他的脑子里渐渐成型,并最终清晰起来。

  在将相关数据和方程导入一个现有的软件系统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在检测某一个实验数据时,系统参数出现了波动和偏差,虽然幅度微小到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林华令的研究要求,误差必须归零。应该说,那套程序已定型多时,许多人也都先后使用过,也都说挺好使。可问题既然出现了,他就得投入十二分心力去应对。

  于是林华令决定自己编一套程序软件。对他来说,编程并非难事,读研时,他就时常钻进计算机房,捣鼓各种型号的计算机,从小型机、大型机,直到银河级亿次巨型计算机上的编程,都被他摆弄得服服帖帖。研究生毕业的前一年,他极富想像力地搞出了一套可以用于炸药性能分析的软件程序,许多同学和老师对其堪称天才的设计思路,赞叹不已。所以,对自己在编制程序方面的能力,林华令一直都是信心十足。

  在实验室里,林华令苦熬了两个通宵,一套针对自己项目特定需求的软件程序大功告成。应用那套程序,林华令的项目研究进展得顺风顺水,最终为评估弹头及分系统的贮存可靠性积累了大量宝贵的信息和数据,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除此,还给出了贮存中炸药化学、物理、热力学、爆轰等六项性能变化规律。而通过对渗油、体胀、老化及安全性问题进行整体的评估研究后,不仅解释了弹头贮存中出现的问题,更得出了与爆炸威力相关的重要结论。

  第一次出手便成绩不俗,让林华令大感振奋。而他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风格:迄今为止,他已先后完成了数十项科研项目,每次实验之前,他都会根据项目的特定需求,单独做出一套与项目相契合的程序软件。他的这一研究特点,被许多人称为“林氏风格”。

 

  导弹洞库里,林华令以无畏的忠诚零距离面对放射性气体和有害元素……

  多年来,中国一直都是“核禁试”的大力倡导者,并且是众望所归的积极实行者。而在基本上停止了核试验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地保存一点用于自卫的核力量,捍卫共和国的国防和领土安全,就成了林华令和他的同伴们肩负的重担。通过多年的努力,林华令不仅见证了我国导弹战斗部贮存可靠性与延寿工作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也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一领域的顶尖专家。

  林华令行走在导弹洞库里。

  此前,他已经顺利完成了导弹关键装置理论计算、爆炸性能判定软件研制、爆炸力学计算程序的移植和程序再造等工作,还对延寿的炸药进行了开创性的解剖,对解剖后的试件进行了安全性能、力学性能安定性等15项指标试验,并成功地模拟和计算出弹头从点火、力学压缩、出中子等一系列过程……但仅有这些显然还不够,他还必须深入到导弹洞库里,了解那些关键部件和装置,参与清洗、擦拭和最后的检测,以验证理论计算的准确性。

  洞库有很好的保护措施,但空气里还是会有一些放射性气体和有害元素飘浮。林华令深知这会对深入洞库的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危害,更何况,在零距离的接触和检测过程中,谁也不能预见会发生些什么。作为共和国绿色方阵中光荣的一分子,林华令说他从来就没有将这些放在心上,他知道自己必须以无畏的忠诚,扛起肩上的重担。

那段日子里,
林华令的时间被切割成了两块:一块是在实验室里漫长的检验、测试、称重、探伤、测量和成分分析;另一块则是在机房里,将检测到的大量数据与理论计算进行仔细比对。艰苦的付出,终于结出了硕果: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发出三维爆轰动力学有限元计算程序之后,林华令彻底解决了库存战斗部爆轰性能研究难题,并建立了一套预测其元件贮存性能变化的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库存核弹头在贮存过程中的许多难题,也迎刃而解。

  那天凌晨时分,林华令将最后一组数据输入计算机,一直紧绷着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他起身,推开窗户,天幕上弯月如钩,夜风带着山林的湿气涌进屋子。那天,林华令卧听山野里的天籁之音,一夜无眠!

 

  “等年纪大了,我会重回括苍山,重新当一名山区教师!”

  买磊跟记者兴致勃勃谈起林华令。

  买磊,二炮工程学院2002届研究生,毕业后成为林华令的同事。最初,在买磊的眼里,林华令是研究室的副主任,是二炮弹头专家组13位成员之一,成果无数,获奖无数,这样的人一般来说即使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也是难以接近和高不可攀的。但买磊很快就发现,林华令实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既让人敬服、又令人亲近的专家。2004年初,买磊跟着林华令做一个质量评估项目。一次,买磊在计算机上调整一个程序,在一个点上他怎么也转不出来。于是请教林华令。一般人的做法会很直接:“你把这个语句调整一下就可以了!”但林华令不是。他不会上来就告诉你出来的路径,而是引导着你去想问题。“这个参数在这里是这样一种呈现方式,为什么到那里状态就会发生变化?”——林华令的发问,一语点醒“梦”中人,买磊顺利地找到了出来的路径。

  “你可能不相信,我们研究所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只要有了什么疑难问题,都敢在夜里12点给林主任打电话请教,而林主任每次都是尽心尽力地为我们答疑解惑。他真的做到了诲人不倦……”买磊说。

  采访中,记者将买磊的这些话告诉林华令。林华令微微一笑,讲起了他做毕业论文的经过。他学位论文的题目叫“氯化钠单晶冲击温度的测量及其状态变化的理论研究”,其机理是采用二级轻气炮加载飞片,撞击包含氯化钠单晶的靶,使氯化钠单晶在冲击压缩中产生高温,然后用瞬态高温计测量其高温光谱,并确定其冲击温度。这一研究最后是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轻气炮研究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成都科大分部完成的,完成的过程中,他还先后得到了科学院院士经福谦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篇论文曾先后入选第二届国际强动载荷及其效应学术会议和全国高压学术会议论文集,并被收入IE文摘。

  “没有那么多部门、那么多人的配合和指导,我的实验不可能做得那么成功。而这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我由此体会到,搞科学研究,特别需要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如果在技术上搞壁垒,不愿意对新人传、帮、带,那根本就谈不上团队合作,对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也只会带来负面影响……当然,你别忘了,我当过四年教师,可能我骨子里总是潜藏着好为人师的冲动,而且,还总是克制不住。”

  林华令说着就笑。但随即,笑容散去,脸色变得淡淡的。他一定是想到了括苍山脚下的那所中学。虽然,读研期间和毕业以后,他曾给学校和学生寄过很多书和教辅材料,但在内心深处,他却总是因为自己当初的离开,对学校、对学生怀有一丝深深的愧疚。尽管括苍山区的确少了一位教师,但我们国家却因此多了一位一流的导弹专家。

  “我已经想好了,等我年纪大了,搞不了科研了,我会重回括苍山,重新当一名山区教师!”林华令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