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劳动供求变化趋势与治理失业的新重点
2006-03-12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劳动力的供求形势也会在这一时期出现新变化和呈现新特点。

根据最新人口预测结果推算,2005年之后,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将大大减缓,2006年将新增750万,2007年为550万,2010年新增数量将减少到210左右。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的减缓一方面意味着劳动供给压力正在逐渐减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城镇劳动供给今后会更多地依赖于农村劳动力转移。

从劳动需求来看,就业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增长,2005年继续这一良好势头,截至到第三季度,全国实现新增城镇就业810万人,完成了全年900万就业目标任务的9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0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500万人的78%,其中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88万人,达到全年目标任务100万人的88%。随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标志的结构调整接近尾声以及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的加强,经济结构已经向着更加有利于劳动利用的方向转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作用不断增加,可以预计,就业需求在“十一五”时期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综合劳动力供求形势所出现的新变化,可以看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劳动供给压力将会逐渐减小,而劳动需求将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结构改善不断增加。虽然中国劳动力资源数量优势不会在短期内消失,而且,随着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劳动力资源这一优势必将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继续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稳定的基础,但劳动供给压力的减缓必将成为推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动力,过去看似无限的劳动力供给形势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迄今为止一直面临着人口过多的问题,从来也没有出现过劳动力短缺,今后是否会出现劳动力短缺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和劳动力素质改善程度。综合来看,在“十一五”时期,就业的总量供求矛盾将会持续缓解,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会变得日益突出。

事实上,目前城镇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就已经非常突出。这种矛盾一方面体现为劳动力供给的过剩,主要表现为简单劳动者如农村外来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难以找到工作,严重的失业问题主要发生在这些人群中;另一方面体现为劳动力供给的相对不足,主要是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供给严重不足,这部分人的工资水平迅速增长。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意味着在有些情况下并非缺乏就业机会,而是缺乏合格的劳动者。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改善劳动者技能意味着有效劳动供给的增加,从而也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要扩大就业,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积极改善经济增长的就业含量,同时还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尤其是简单劳动提供者的素质。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将是应对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有力手段和积极措施。

与劳动供求形势变化的新趋势相对应,城镇失业问题也将在“十一五”时期出现新的特点。随着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逐步得到解决,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失业者所组成的“新失业群体”将成为解决失业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与失去工作需要工作者的“老失业群体”不同,解决“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解决“老失业群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保障其基本生活,而解决“新失业群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其就业能力。与老失业群体相比,新失业群体的大多数人缺乏工作经验,这就决定了为他们提供收入支持或者说生活保障的政策缺乏实施基础。例如,失业保险的给付主要是以缴费年限为依据,缺乏工作经验就意味着不可能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所以,解决新失业群体就业问题的政策取向必须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为此,可以考虑这样几条措施。

一是适当延长学校教育的年限。新进入劳动力市场需要就业的人中,初中毕业生占较高的比例,而初中毕业16岁的年龄无论从身体发育还是从能力来说,在劳动力市场上都处于劣势。适当推迟初中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提高其就业能力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都有好处。为此,可以考虑把城市义务教育提高到高中阶段,同时扩大城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招生规模,鼓励这些学校招收农村初中毕业生。

二是实施针对农村(包括镇)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计划。在巩固农村9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鼓励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建立针对农村初中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毕业生给予必要的补贴。补贴可以直接补给个人,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方式补贴到培训机构或者中介机构等。

三是鼓励农村初中毕业生转移就业的区域协作。城市和发达地区存在着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这种需求主要靠农村劳动力转移来满足。为此,可以考虑在农村劳动力输入地和流出地之间建立起政府、企业以及培训机构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机制和渠道,提高农村新失业群体的职业技能,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高转移效率。

(来源:社会科学院院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