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一个人的慈善创举能否演绎成“爱心接力”
2007-05-29

2007年05月29日 10:04:21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片

    新华网杭州5月29日电(记者张乐)我国首个以民营企业家个人名字命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王振滔慈善基金会”爱心接力计划5月18日在重庆启动。来自重庆44所大专院校的200名品学兼优的清寒学子拿到了该基金会捐出的第一笔助学金。不过与以往的各种助学基金不同的是,这个基金会要求受助学子同时签署一份爱心传递协议书,承诺在自己工作后、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同样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

    这个基金能否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种子基金”,在全社会演绎一场“爱心接力”?

    爱心捐资,未料却成“施舍”

    王振滔是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的总裁。这位42岁的温州企业家目前经营着一家年产值20亿元的全国民营百强企业。由于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他高中还没毕业就辍学了。由此,对寒门学子,他比旁人有着更多的感受。

    在拥有经济实力之后,王振滔从1993年起,开始了频繁的捐资助学行动。在此之前,他已累计向社会捐助7000余万元,并分别在浙江、湖北设立了两个1000万元的大学生助学专项基金。然而一次对受助学生的回访,却让王振滔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今年元旦,王振滔走进革命老区大别山,去看望自己去年曾经捐助过的贫困大学生。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些受助学生似乎并不快乐,对王振滔的感情也并不只有感激。

    在交谈过程中,一位大一女学生的故事让王振滔深受震动:这位来自大别山深处的女学生在王振滔的资助下顺利开始了大学生活,不仅学习成绩很好,还担任了班干部。为了方便平时的校园社会活动和学习,她从王振滔捐助的钱中拿出了200多元,买了一部小灵通。但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她却从不敢把小灵通拿出来在公共场所使用。她说,自己害怕别人异样的目光……在王振滔的鼓励下,别的受助大学生也大胆说出了真心话:“叔叔,我们很感谢您的帮助,能让我们继续学业。但我们的压力很大,我们不要施舍,需要有尊重前提下的爱心帮助……”

    王振滔感到惊讶。他没想到,自己完全出于善意的举动,会给这些孩子带来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他开始思考,是否应该改变一种表达爱心的方式,让自己的善意举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正面效应。

    慈善创举,变“赠予”为“借款”

    如果这笔钱对这些受助的学生来说,是借而不是接受的施舍和捐助,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王振滔这样思索。一个前所未有的计划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今天“借”给贫困学生、帮助他们渡过暂时难关的这笔钱,未来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偿还――在他们参加工作后,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拿出钱至少帮助一名清寒学子。

    “这种方式既能够有效维护受助学生的自尊、照顾到他们的心灵感受,同时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慈善意识。”王振滔说。

    王振滔马上把这个设想落实到了“王振滔慈善基金会”之中。该基金会是去年底经民政部批准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按照王振滔的设想,以“爱心接力”的方式资助高校贫困学生是其最主要的一项职能。

    按照最初设计的“爱心接力”方案,基金会委托各地团委在当地的大学中推荐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大一学生或团干部,作为“爱心接力”计划的受助者和传递人,每人一次性给予4000元的爱心捐助。今年,基金会将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捐助1400名贫困大学生,到明年,这个人数将达到每年2000名。按照王振滔的设想,他的“爱心接力”计划将在四年后的2011年拥有首批“接力者”,随后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2011年,受助者将突破1万名。”因此,王振滔形象地把自己的这个基金称为“种子基金”。

    “种子基金”,引发各界广泛争议

    然而,王振滔的举动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有人认为,王振滔和每一个受助者签订的协议,并没有规定受助者帮助下一个贫困学子的时间和金额,也不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效应,再加上并不是每一个受助者都有这样的觉悟和能力将爱心传递下去。因此,“种子基金”创意很好,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未必能够成功。

    对此,王振滔认为,爱心传递依靠的是爱心,并不是强制行为,因此,双方签订的这份承诺书只是一份“君子协定”。他表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互助,并非一己之力可以完成。但哪怕自己的行动能够唤醒和带动部分的人参与进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种方式的存在就有意义。他同时表示:“我相信,每一个曾经受到过真诚帮助的人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都会愿意去帮助他人。”

    共青团重庆市委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虽然没有强制要求,但各地和各个学校团委都会对这些受助者未来的去向和事业发展情况做追踪和了解,再加上这些人都是团委推荐上来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他们对这些人的操行品德和未来的执行力有着充分的自信。

    和许多中国慈善家低调行善不同,王振滔走到哪里就把“种子基金”的理念宣传到哪里。有人认为,王振滔如此高调,是在为个人和企业做宣传。

    王振滔并不否认。“如今,社会各界对企业家多有非议。如果此举能够改变社会对富人‘为富不仁’的看法,树立企业和企业家的正面形象,未见得不是好事。”王振滔说,事实上,如此巨额的捐款并不能为他所经营的企业带来一分钱的税收减免,甚至还为他带来一些不必要的压力:各式各样的人和机构登门造访、围追堵截,举出各种理由希望王振滔出钱、出物。这让王振滔疲于应付。

    “我的出发点很简单:把这种爱心接力的模式介绍给更多的人,并唤起更多人的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王振滔说,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但是当这个1乘以13亿,便会爆发出无穷尽的爱的力量。

    虽然有着各种各样的质疑和非议,但绝大多数人对王振滔此举高度评价。4月26日,“中国慈善第一榜”——由民政部主办的第四届“善行天下·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在北京揭晓,王振滔凭借“创新慈善新模式”获得“特别贡献奖”。

    获得殊荣后不到一个月,王振滔在重庆正式启动了他的“爱心接力”计划,总额80万元的善款被分发到重庆44所高校的200名贫困学子手中。接受捐助的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李华说,她接受的是一份有尊严的帮助,并表示自己会把这份意义特殊的爱的捐助传递下去。

    重庆教育学院院长王乃武认为,王振滔的慈善创新模式将从心灵上让接受帮助的学生获得信心和快乐,获得自尊和力量。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谭家玲肯定这种“爱心传承”模式是对孩子们自尊心的保护,也开启了孩子们的爱心之门。

    胡启立:致力慈善公益事业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今年5月29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将迎来她的25周年华诞。对于每位熟悉宋庆龄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人来说,5月29日是富有生命和情感的一天:它是宋庆龄逝世的日子,也是宋庆龄基金会诞生的日子;它蕴涵着对宋庆龄永恒的纪念,见证着以秉承宋庆龄精神和未竟事业为己任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长发展的清晰足迹。

    民政部加紧慈善法立法工作 将改变管理缺位现状

    民政部正在加紧慈善法立法工作,抓紧修订《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实现对全国募捐市场的归口管理,改变目前存在的多头募捐、违法募捐、强制摊派或变相摊派等现象,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国内最大规模的非公募性慈善基金会在京创立

    新华网北京5月21日电(记者彭红)国内首个定向资助残疾人就业的非公募性慈善基金会--远东慈善基金会日前在京成立。该基金会由江苏投资联盟联合国内一些著名民企共同发起,首批到位的慈善基金数目将超过1亿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