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为这个家庭捐献遗体第三人
2022-07-18来源:扬子晚报


谢海燕(左)和陈林克

  临终前20天,身患肺癌晚期并多处转移的陈林克,毅然决定:和自己的父母一样,将遗体捐献给医学事业。他也成了这个家捐献遗体的第三人。昨日,陈林克生前好友谢海燕联系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向记者讲述好友一家“留大爱在人间”的感人故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肺癌晚期已转移,他选择隐居生活

  陈林克出生于1954年。1970年,年仅16岁的陈林克参军入伍,结识了同样意气风发的谢海燕。他们一起奉献青春、保家卫国。1976年,陈林克退出现役回到南京,与谢海燕一别就是40多年。

  “今年3月的一天,我突然想联系一下陈林克,但他已消失无踪影了。多方找到线索之后听说,2021年4月陈林克咳了血,8月医院检查诊断为肺癌晚期已转移。”谢海燕告诉记者,“陈林克后来中止治疗出院,卖掉了住房,搬了家,过着隐居生活。”

  2022年4月,谢海燕终于辗转见到了好兄弟陈林克。

  “病好一点之后,就和你一起自驾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陈林克曾这样向谢海燕表达愿望。

  临终前20天,他决定追随父母脚步将遗体捐献

  陈林克的病情十分危重,肿瘤很快转移。7月10日下午,陈林克因昏迷被送进医院抢救室。谢海燕回忆,当天自己赶到医院抢救室时,看到老陈的女儿正呼唤着父亲的姓名,这场景让他心碎,但让他更受震撼的是,老陈在生前做了一个特别决定。

  据了解,陈林克的父亲和母亲分别于2005年和2012年捐献了遗体,受父母影响,陈林克两年前就萌生捐献遗体的意愿。他的妻子舍不得曾表示,“你爸爸妈妈捐献遗体了,今后我俩在一起吧。”

  “大概在去世前20天,陈林克还是办理了决定捐献遗体的手续。他去世后,没有打扰他人,没有告别仪式,没有花圈,接收遗体捐献的南京医科大学灵车在夜幕之下静悄悄地把他接走了,整个过程简单圣洁,庄严肃穆!”谢海燕表示,自陈林克的父亲、母亲之后,陈林克是陈家捐献遗体供医学教学的第三人,而老陈女儿患有重度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但她也在2020年就办理了自愿捐献遗体的手续,“这一家人都是平凡之人,可做的都是不平凡之事!”

  延伸阅读

  “南京市红十字会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之友协会”成立于1996年,加入该协会者被尊称为“志友”。他们提出“三不二献一育”倡导,即:逝世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建墓土葬;捐遗体供教学研究、献器官供临床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截至2021年底,共已登记遗体及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5.3万人,涵盖中科院院士、将军、宗教界人士、老干部等社会各界人士。共已实现遗体捐献2698人,人体器官捐献354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