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业青年张金鹏还不到30年的人生履历中,大部分时间与“蒜”紧密相连:生长于被称作中国“蒜乡”的山东省金乡县,从小跟着父母种植大蒜,是全县第一批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大蒜的“淘金者”,不仅把网店生意做得红火,还不忘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很幸运,这几年我享受到了农村电商发展带来的红利,同时希望把这些红利回馈给更多父老乡亲。”张金鹏说。
长期以来,他的家乡金乡县作为“蒜乡”声名远播——种植大蒜70万亩,年均产量80万吨,产品出口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面积、产量、品级、品质、出口量均居全国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大蒜种植培育、储藏加工、贸易流通、信息发布和价格形成五大中心。如今,“金乡大蒜”的品牌价值已达218.19亿元。
2015年,张金鹏从黑龙江大学本科毕业。大学毕业第一年,他先后换过两份工作。一年后,为了追逐创业梦想,他辞去工作,投身通信器材的微商领域。
接下来两年的创业生涯可谓一帆风顺:能干加勤学好问,张金鹏很快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为家人添置了房、车,一切按着日常轨道进行。
转眼到了2018年,张金鹏的爷爷突患重病,父母为了照顾老人,不得不中断之前的外地打工生涯返回家中。一系列的变化让当时25岁的张金鹏猝不及防,他忍痛舍弃发展势头正好的事业,选择回乡创业。
“当时琢磨着,我们有着‘金字招牌’的大蒜,怎么样能让它走得更好更远呢?”一番市场调研后,他决定开网店卖蒜。
一切从头开始:第一次涉猎农产品销售,电商知识几乎为“零”,这让张金鹏的网店生意举步维艰,每天仅10多单交易,一度面临亏损。慢慢地,张金鹏开始接触到拼多多的商家社区和多多大学,白天忙于生意,晚上通过这两个渠道自学。
1个月后,他已对网店运营相关规则了然于胸,包括如何将店铺打造为爆款产品、后期如何进行基本维护等。理论知识有了,再结合实战,张金鹏的网店逐渐有了起色,每天的交易量从10多单激增为几千单。
与此相应,线下的加工规模也在不断扩容。之前,他的店面类似于家庭作坊,就设在自家院子里,张金鹏自己负责店铺运营和原材料对接,父母负责大蒜的分拣、打包和发货,妻子负责客服。
伴随网店交易量的攀升和5家拼多多店铺陆续运营,线下打包分销基地的面积也由最初的5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的2000平方米。
令张金鹏颇感自豪的是,自己创业给村里的乡亲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岗位,他们不必再像自己的父母那样辛苦外出奔波,实现了“家门口打工”。
如今,打包分销基地员工已有100余人,都是卜集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三四万元。其中,有为了方便照顾孩子不能远离家乡打工的妇女,也有一部分村民农闲时在基地帮忙打包,农忙时回家种地,甚至有的一家五口人都在基地工作。张金鹏也乐得将这份责任扛在肩头。
对张金鹏而言,相比于过去几年,今年的网店生意比较难做。他需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竞争加剧以及消费力下降等因素,今年的蒜价也刚经历了谷底,正缓缓回升,张金鹏的网店已持续亏损了几个月。
单从商业角度看,及时止损可能是最佳选择,然而,张金鹏却选择咬牙坚持下去。生长于蒜农家庭,张金鹏深知种蒜的艰辛与不易。当地人常说,大蒜是“跪着种,跪着收”。初中时跟着父母种蒜时手掌磨出水泡出血的经历,让他至今难忘。他说:“很多工人跟着我干了三四年,我要是一关了之,他们怎么办?”
经过这几年朝夕相处,张金鹏已将员工视作自己的家人。2020年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他的网店一天就能接到6万余单,员工每天忙到凌晨,仅休息两三个小时后又接着干活儿,“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非常给力,一直在我身后默默支撑着我,我很感激”。
关于未来,张金鹏的规划围绕着“分享”这个关键词。在拼多多开网店的这些年,他已经手把手带起了身边8位年轻人一起创业,这些90后将创业火种播撒到更多地方。张金鹏希望有一天能创立电商产业园,通过培训等方式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分享给更多人。
身处电商快节奏生活,现在,张金鹏每天仍保持着创业初期的习惯,经常一天忙得只睡上三五个小时,他笃信拼搏可以改变命运,笃信每一分耕耘都会成为大时代最鲜活的注脚。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年07月1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