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书和荣誉”背后的悲情人生
2012-05-22

“证书和荣誉”背后的悲情人生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2522

“最美女教师”是“编外教师”

最近这段时间,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女教师张丽莉,因在危急时刻舍己救人导致双腿高位截瘫,被网友们亲切地唤作“最美女教师”。在获得这种来自民间社会的掌声和赞美之时,张丽莉的感人事迹也让她备受官方认可——黑龙江省主要领导要求医院全力救治张丽莉,黑龙江全省掀起向张丽莉学习的高潮,中央新闻单位纷纷报道张丽莉的感人事迹,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教育部也授予她“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这些骤然间纷至沓来的证书和荣誉,让张丽莉成了家喻户晓的道德楷模。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意外成为“最美女教师”之前,张丽莉已在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执教五年多,但一直都没有正式的教师编制,也没有医保,每月的薪水仅为一千元。如今的这些荣誉,或许能让伤残的张丽莉以后的人生有了保障,可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编外教师”,在三尺讲台辛勤耕耘一生都可能得不到应有的认可。

“城市美容师”劳累倒下后“不能算工伤”

另一位“城市美容师”、“劳动模范”,与终获肯定的张丽莉比起来,哈尔滨市香坊区城管局环卫工人张志娟的遭遇,可能要不幸得到多。今年214日,张志娟因清扫积雪12个小时突发脑溢血,虽经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但这场意外已将她的家庭压垮。张志娟是哈尔滨市“劳动模范”,在花光亲戚们拼凑的4万元后,张志娟唯一的“财富”就只剩下这些年荣获的25个荣誉证书了。上周,张志娟的家人试图向城管局求助,得到的答复却是:“根据规定,人不死不能算工伤或视同工伤。”

躺在病床上的那位上了年纪的“劳模”,听到这句让人感觉不到人性温暖的话,估计心里会很不是滋味。当这个城市需要自己付出辛勤劳动时,她被夸赞为“城市美容师”,她被给予各种证书和荣誉,她被要求起早贪黑甚至严重超时工作。但当她在岗位因劳累而倒下,她立马就变成了单位急于撇清关系的“负担”,就连基本的抚恤和关怀都得不到。在这样的情境下,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尚且会激起人们的悲悯之心,更何况她还是一个曾满身荣誉的人,一个曾为城市建设做出实际贡献的人。

“共和国之星”穷得只剩下证书和荣誉

第三个与证书和荣誉有关的新闻人物,是肇庆市德庆县德城镇大桥乡教师杜伟新。在过去17年里,这个乡村教师得到的各种证书和荣誉有200多个,其中包括“共和国之星”、“中国时代卓越人物”、“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突出贡献人物”等看似分量不轻的荣誉。然而,为获得这些证书和荣誉,杜伟新花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现在“穷得只剩下各种获奖证书了”。

杜伟新痴迷于各种证书和荣誉,固然与他偏执的个性有关,但如果对这个人的人生轨迹追根溯源,就不难发现,这不仅是杜伟新的个体悲剧,其实也与这个时代有一定的关系。出生农民家庭的杜伟新,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农二代”,他上过大学,曾在报刊发表过诗歌,他对文学有着美好的追求,可他所处的狭窄环境,没法让他的才艺得到施展。当这样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乡村知识分子,遇到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山寨”评奖时,悲剧就产生了。

以上三个热门新闻人物,将他们串联起来的关键词,正是证书和荣誉。有的人因证书和荣誉而出名,有的人为证书和荣誉而执迷,有的人则因证书和荣誉而落魄。

证书和荣誉都是权重较高的参考指标,它们是体制对个人能力和成绩的一种确认,它们也是个体宣示存在感的一种介质,证书和荣誉的多寡,与社会认可度的高低息息相关,有时甚至可以当做区分不同人群的一种尺度。如何正确看待各种证书和荣誉是一个值得社会深思的问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