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国际在线:国人虚妄的“休闲生态”
日期:2006-10-08 11:03  点击:151
生命如同陀螺般不停旋转,似乎很难有停歇之期,这是现代人一种强烈的情感体验。渴望自由放松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情感诉求。“自由总是同休闲相关”,这是马克思说过的话。既然休闲是意味着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利用,那么,今天我们拥有怎样的休闲时间呢?
  
  现在,就有这样的一个结论:在休息与休闲时间方面,中国人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魏翔博士主持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年至2003年,美国和英国年平均闲暇时间为5620小时和6018小时,按标准方法折算为156天/年和195天/年,而中国在2000年的闲暇时间就已达到6051.2小时,折算为天数是195.3天。也就是说,在闲暇时间保有量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美国和英国。(据9月28日《北京晨报》)
  
  我们的闲暇时间竟然超过英美,领先国际!这样的结论听起来自然是令人心驰神往,满是欢悦的。问题是,当以这样的结论来比照我们当下的生活,一种相差甚远的感觉就油然而生了。这是因为,这样的“数字化闲暇时间”根本不能等同于我们闲暇时间的本质——“可自由支配时间”。事实上,对广大老百姓而言,现实生存与生活的种种压力,让他们的自由时间变成了稀缺性资源,对绝大多数社会群体而言,拥有闲暇时间只不过是难以企及的奢求。
  
  表面看来,现在我们奉行的是8小时工作制,每周还有双休日时间,再加上“五一”、“十一”黄金周以及春节元旦这样的节假日,我们假日时光似乎的确很充足。但是,这样的节假日休闲制度,在现实运行中却面临着太多的障碍。除却当前有些人奉行“为工作而献身”这样个体价值导向,主动放弃自己的假日休息与休闲之外,更为普遍的社会生态就是,大量单位的节假日加班正在现实的剥夺了许多劳动者的休息和休养权利,而这样的现象,长久以来却没有相应的体制和监管保证,对那些被迫加班者而言,体假制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纸空文。
  
  显然,这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背景,那就是,当前,在劳动机会、劳动权利和其他劳动资源的分配方面,还存在着种种不公平现象,对绝大多数劳动者而言,谁都不敢不珍惜手中那个难得的饭碗。特别是,面对当前诸如教育、住房、医疗等领域的高消费,大多数人都在现实的承载着沉重生活与生存压力。于是,在人们的背后,似乎就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强迫着我们加班加点,快节奏地进行工作。由此,广大中国人展现的休闲状态,大抵不外乎是有假日无休闲,或是拼命工作然后拼命休闲,还有很多人即便在休闲中,仍然还在直接或间接地工作。
  
  显然,这样概念上的休闲时间,正在劳动中被异化、被奴役。而真正的休息时间,必须是“非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在所谓休闲时间里,内心仍然有着太多的羁绊,很难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个体的生命很难达到内在的身心和谐状态,即我们的休闲质量相当低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简单把中国人的闲暇时间超过英美,领先国际,视为中国人就真正拥有大量的愉悦、宁静、优雅、舒心、放松的自由活动时间,拥有现实的幸福感受,那无疑就是走进了一种误区。
  
  在今年黄金周来临之际,这个所谓的中国人闲暇时间超过英美,领先国际“科研成果”,令无数网友发出嗤之以鼻的声音。公众的排斥,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正是对现实的休闲质量严重的不满,国人拥有的只是虚妄的“休闲生态”。毕竟,在我们的身边,还充斥着无数的劳动者因为工作太累发出的沉重喘息声,在许多企业单位还存在着过度加班而导致的普遍的职业疾病,甚至诸如像“过劳死”这样现象也仍然不断地敲打着我们的神经。一切都表明,我们的节假日时间仍然被深度利用与过度开发,成为愈发稀缺的商品,我们就无法摆脱时间的控制,我们就仿佛像一只被人抽打的不停转动的陀螺。
  
  而抽打我们的,就是那种并不符合人的本质和生存发展规律的经济与社会制度。即我们还没有拥有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下,应有的让劳资双方都满意的休闲型劳动建制,以及我们无法获得一个具有良好社会福利保障的制度环境。当前,必须破除种种制度障碍,让中国人真正拥有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休暇时间,来实践人的“内心和谐”,保证人的身心健康的需要,这本身也是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稿源:国际在线]
关于网站  触屏版  
10/02 22:2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