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文化盛宴“哈夏冲击波”引发的新思考[组图]
日期:2006-09-22 09:50  点击:169
  记者 高增双  

    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不久前落下帷幕,在短短10天时间里,一场场演出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强烈冲击波。从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到经典舞剧《天鹅湖》,从千台钢琴齐奏到百架古筝合鸣,从京、津、沪、浙、哈等老知青琴瑟相聚到数以百万计市民参加的群众文化活动,哈夏音乐会让哈尔滨市民品尝了文化的盛宴,也为市场经济新形势下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层次带来了诸多有益的思考。

    开幕式上,大型情景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拉开了文化部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28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帷幕。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摄

     音乐盛宴带来巨大文化冲击波

    开幕式上,由中央歌剧院和河南歌舞剧院演出的交响音乐剧《木兰诗篇》,拉开了本届哈夏音乐会的帷幕。开幕当晚,在哈尔滨松花江畔上演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盛事--千台钢琴演奏会。《军队进行曲》、《太阳岛上》……一曲曲千台钢琴合奏的激扬旋律,不时引来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1001名演奏者中,最小的只有5岁,年纪最大的已是77岁高龄,既有著名的教授,也有普通市民,千人共同奏响了哈夏广场群众文艺演出的第一乐章。

    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法国钢琴家独奏音乐会、美国音乐小组独唱、重唱、独奏音乐会……这些曾被人担心是阳春白雪的演出在随后的几天中陆续上演,没有曲高和寡的冷清,却不断出现观众爆满,一票难求的情景。看过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市民邓女士兴奋地说:“太美了,真像画一样,这才是真正的高雅艺术。”

来自俄罗斯远东国立歌舞团的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唱歌曲

    由千台钢琴演奏会开始的本届哈夏音乐会创下了群众文艺活动规模之最,300架古筝合鸣《筝韵芳菲》广场音乐会,京、津、沪、浙及哈市老知青演出《知青狂欢专场》歌舞晚会,《报业之声》、《银海风情》、《关爱女孩、关注人口》、《走向明天》、《绿色旋律》、《水之情》、《绽放的年华》等专场演出,把防洪纪念塔广场变成了一片音乐热土,吸引着大批市民和中外游客纷至沓来。

    广场演出红红火火,社区活动同样繁花似锦。以“迎哈夏、社区乐”为主题的哈夏社区文化活动先于哈夏开幕,从6月份开始便相继在全市350多个社区拉开了帷幕。参加演出的除了深入社区的专业院团和各区文化馆站的文艺工作者外,还有所在社区的居民。上自古稀老人、下至学步的娃娃,台下是观众、上台是演员。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社区演出共演出了1500余场,成为了本届哈夏音乐会一道绚丽的风景。

    演员在三百台古筝演奏会上弹奏古筝,三百名古筝演奏者共同演奏了不同时期的古筝名曲。尽管演出因雨中途结束,但仍为冰城市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摄

探寻根植于群众的文化生命力

    从第一届哈夏音乐会算起,哈夏到今天已走过了45年。第28届哈夏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艺术司音乐舞蹈杂技处处长余建军说,45年中,能够一届一届地把哈夏音乐会办下来,而且坚持了这么多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也曾有其它城市举办过类似的活动,但没能坚持下来,从全国范围来讲,在各大城市中,像哈夏音乐会这样的音乐盛会坚持办下来是非常难得的。

    走过45年,哈夏音乐会的生命力究竟来自哪里?第28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哈尔滨市文化局副局长王永贵认为,哈夏的成功与其定位是分不开的--“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水平、群众性参与”。王永贵从第17届哈夏音乐会就参与组织,在他看来,根植于群众,坚持高水准,这是哈夏音乐会真正的生命力。

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表演《天鹅湖》。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摄

    艺术是为群众服务的,失去了群众也失去了艺术根基。本届哈尔滨之夏音乐同样突出了这一特色,在哈夏之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哈尔滨市副市长聂云凌宣布,本届哈夏坚持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重,既保证国家级盛会的水准,又要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文化利益。为了突出“以民为本”办哈夏的思想,策划组织了“知青”、老年、少儿、企业等多种多样的专场演出活动。

    为了能让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哈夏音乐会主办方不仅策划组织了大量的广场演出,让市民们可以方便观看,而且还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很多专场演出,锁定特定人群。38年前,京、津、沪、浙等地先后有百万知青赴黑龙江北大荒上山下乡,哈夏音乐会主办方专门策划了知青文艺专场,为知青提供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许多知青都认为,知青系列演出活动的创意颇具感情分量,让他们用特别的方式纪念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出。

    一直以来,专门给农民工创作歌曲的晚会相当少。本届哈夏对此进行了全新的尝试。大型文艺晚会《浓浓手足情--献给农民工的歌》上,哈尔滨词曲作家以最短时间创作出《浓浓的情义》等4首歌曲,反映农民工进城的生活、情感,近千名农民工在现场欣赏这台专场晚会,一些人还流下了热泪。

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出。

“哈夏冲击波”留下诸多启示

    第28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哈尔滨市文化局局长杨晓萍说,哈夏音乐会能发展到今天,作为一项突出群众特色的文化活动,给人带来的启示是很多的。作为政府文化部门,在经济转型期,群众文化意识是必须要强化的,决不能淡化。而强化群众,哈夏音乐会在三个方面带来了思考。

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出。新华社记者 高增双摄

    要有载体去引导群众文化。第28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哈尔滨市文化局副局长刘彦涛说,哈夏音乐会来源于群众,是群众创造的音乐节,哈尔滨各界群众都十分喜爱自己的这个节日。这就是一个占领文化阵地的一个非要好的载体。经过45年的培育,群众喜闻乐见,不仅能让群众参与其中,而且能从中得到享受,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载体,想收到这样的广泛效果是不可能的。

    要有能力去引导群众文化。杨晓萍说,哈夏音乐会是政府主导的文化行为,但从发展的眼光看,要保证可持续发展,单纯靠政府财力投入并不可取,长期下来,会形成政府的一个大包袱。完全靠市场运作也不可行,那样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商业行为,群众难以从中真正受益。因此,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才是一个合适的办法。

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出。

    据介绍,本届哈夏音乐会就坚持了这样一个思路。政府投入300余万元,确定整个音乐会的方案,策划组织各项活动。企业冠名赞助600余万元,主办方从演出票面、节目单、舞台背景台、标语、字幕等方面,让赞助方在商业利益上有所回报。在市场化运作上,主办方更看重票务收入,让艺术品牌实现商业价值。

    要有内容去引导群众文化。杨晓萍说,必须有群众喜欢的节目,才会吸引群众的目光。根植于群众,也不等于要在低水平徘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必须不断提音乐会的水准。从第23届开始,文化部与哈尔滨市政府一同成为哈夏音乐会的主办单位,这为哈夏音乐会的高水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哈夏音乐会不仅在追求音乐会水平的提高,而且不断向国际看齐,邀请世界知名的演艺团体在哈夏献艺,本届哈夏音乐会先后有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美国音乐家演出小组、法国钢琴家等艺术团体参加演出,为本届哈夏音乐会增添了浓郁的异国风情。让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看国家级水平,还能由此领略世界水准。(完)

中国东方歌舞团演员在哈夏音乐会上演出

关于网站  触屏版  
10/02 00:04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