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重要地段,设置标识牌进行指示,让乞讨人员方便找到救助站
■市民在市区遇上乞讨者,如果要献爱心,可告诉乞讨者杭州市救助管理站电话:85227658,或代其拨打
职业乞丐六招
你也许不知道,在杭城大街小巷乞讨的职业乞丐中,人人都拜过师,个个都学过乞讨的技巧。他们像演员一样,在城市的公共场所施展各种招式,博取你的同情,骗你口袋中的钱财。连日来,本报记者通过采访,摸清楚了杭城职业乞丐的乞讨招数。
第1招:抱腿下跪
昨天上午,在萧山市心广场,记者看到一位60来岁的大妈买菜回家,突然,两个十多岁的小女孩上前磕头,搞得她措手不及。作揖了几次后,小乞丐见老人没有给钱,就一人上前抱住她的腿,一人上前下跪,嘴里说着“老奶奶,行行好吧,给点钱吧,你会健康长寿的。”老人没办法,只好给了他们一元硬币,才得以脱身。她告诉记者,明知她们是职业乞丐,每天都在广场乞讨,但都是些小女孩,骂又骂不走,打又不能打,为了脱身只能给钱。
在广场边,一位摆水果摊的大妈笑着告诉记者,有一天,一位小乞丐向她要苹果吃,大妈问她,为什么她乞讨时,人家都能给她钱。小女孩告诉她,她们也都是受过老师“指导”过的,知道该抱谁的腿,遇到什么人说什么话,该什么时候下跪,什么时候掉眼泪。据这位大妈观察,他们一般会找哪些逛街的情侣,结伴的学生,或是看上去慈祥的老人。如果一对情侣从他们身边路过,他们一般会抱男的,因为在女朋友面前,男人爱面子,也会在女朋友面前表示一下爱心的。
第2招:“骨灰盒”当道具
穿上学生装,戴上黑纱白布之类的孝,在自己下跪的面前放个骨灰盒,写上一张父母死了如何悲惨的求助信,这种方法虽然用得不多,但职业乞丐导演出来的这台“戏”,他们认为“演”起来最有效,讨的钱最多。
在庆春路解百天桥下,记者看到两个十五六岁的少年跪在地上,前面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两兄弟是贵州遵义人,都在学校上初中。去年底,父母在一次意外车祸中去世,家里只剩下兄弟俩,迫于无奈,只能乞讨。开始,看到他们跪在那里,不少行人认为是骗子。但走近一看,发现压在那张纸上的,竟是一个骨灰盒。
看到行人对他们产生怀疑,两个少年相互一看后,眼泪就往下掉。不少路人见少年“伤心”,就纷纷掏钱献爱心。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过路人是看到骨灰盒和兄弟俩的“眼泪”,才掏钱的,大家对孩子的遭遇感到同情。
但过了一天,在武林广场,记者又见到了相似的情景:也是中学生,也是父母双亡,也是贵州人,也是面前放张求助信,骨灰盒作“道具”。惟一不同的是,“两兄弟”变成了“两兄妹”。在现场,“两兄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哭诉”着悲惨的遭遇,使不少行人掏钱捐赠。放在两人面前的塑料碗里,不一会就满了。其中,五元、十元的纸币也有不少。傍晚,记者跟着兄妹俩,发现他们走到城北的祥符桥附近时,竟笑着将包在骨灰盒外面的黄纸揭开,然后将硬币塞进了箱里。原来,骨灰盒就是他们的小钱箱,只是在做“导具”时,外面糊了几张黄纸。
第3招:装残疾博同情
中国人都有同情弱者的心理。因此,在杭城的大街小巷,职业乞丐通过化装,将自己装扮成残疾人,以博取人们的同情。在延安路龙翔桥车站,记者看到一个40多岁的乞丐穿着破旧的衣服,一条右腿放在脖子上,另一条小腿也缠在胸前,身体只能靠垫在身下的小推车行走。不少行人看到他的“痛苦”的表情,丢下钱就走。碗里因此有不少钱。但到了晚上收工后,记者在一条僻静的小巷惊奇地发现,这位将小腿放在脖子上的乞丐,把脚放下来后,整理一下裤子后,站起来就走了。
在装成“残疾人”乞丐中,记者看到最离谱的,就是一个假装腰间有个洞,肠子都“露”在外面的乞丐。前天下午,在西湖边的湖滨公园,记者见到一个面色如土的年轻人,正在向路过的游客乞讨。当走近他时,这位年轻人竟然突然把自己腰间的纱布揭开,露出红红粗粗的肠子。记者一看,忽然感觉有点肉麻。后来细想想,感到如果真的伤到这种程度,难道他还能到处“走”吗。当记者再转回去想看个明白时,这个“露肠人”已将“肠子”包进纱布,然后放进背包,飞快地离开了。
第4招:忧伤音乐赚泪水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乞丐利用人们的喜怒哀乐,掏人钱财。在杭州汽车东站,有的职业乞丐唱着民间小调,在中午或晚上吃饭时间,专门在小饭店门前乞讨,他们唱完一段恭喜发财之类的“歌词”后,就向饭店的老板讨钱,如果主人不给,就一直站在门口。饭店老板一般不会以强欺弱打他们。乞丐穿得很脏,这些人如站在门口,很多客人就不会上门。为了不影响生意,老板们一般都会给钱打发。
据在西湖边一位拉二胡的乞丐介绍,懂点乐器的乞丐,大多会拉一些忧伤的曲调。这样,游人容易动情,从而给他们一些施舍。
当然,职业乞丐乞讨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哭,记者就曾经看见过一个乞丐,哭了一天,讨了100多元钱。不过这样太累。现在,她一般不单独使用,会跟下跪、抱腿等一些方法结合使用。而有的职业乞丐会把各种方法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在善良市民手中骗到钱财。
第5招:孩子是宝,身边不可少
孩子是弱者,是人们关爱的对象。在职业乞丐中,他们利用人门的这种心理,把孩子当成了“摇钱树”。在建国路“新三毛”大酒店门口,记者看到有个妇女带着两个小孩,一个四五岁的样子,一个还抱在手里,那个妇女自称是孩子的母亲。可是,那名妇女已有五十多岁年纪,这对母子的年龄差别实在太大。
在乞讨现场,记者看到有路人路过时,妇女手中抱的孩子,不知为何就大声哭泣,引来很多行人的观看。而这时,大一点的孩子就会说,“我妹妹饿了,给点钱吧。”看在小孩的面子上,行人多多少少会给点钱走人。
在杭城街头,记者发现一些职业乞丐让小孩卖艺,市民给钱不是因为技艺高,而是因为可怜相。在杭州龙翔服饰城门口,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表演酒瓶砸头“功夫”,她一连两下没有成功,小女孩想再用力继续砸,围观的行人看了,心痛不已,连连说算了算了,他们纷纷给孩子掏出了“辛苦费”。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不少乞丐利用人们的喜怒哀乐,掏人钱财。在杭州汽车东站,有的职业乞丐唱着民间小调,在中午或晚上吃饭时间,专门在小饭店门前乞讨,他们唱完一段恭喜发财之类的“歌词”后,就向饭店的老板讨钱,如果主人不给,就一直站在门口。饭店老板一般不会以强欺弱打他们。乞丐穿得很脏,这些人如站在门口,很多客人就不会上门。为了不影响生意,老板们一般都会给钱打发。
据在西湖边一位拉二胡的乞丐介绍,懂点乐器的乞丐,大多会拉一些忧伤的曲调。这样,游人容易动情,从而给他们一些施舍。
当然,职业乞丐乞讨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哭,记者就曾经看见过一个乞丐,哭了一天,讨了100多元钱。不过这样太累。现在,她一般不单独使用,会跟下跪、抱腿等一些方法结合使用。而有的职业乞丐会把各种方法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效果,从而在善良市民手中骗到钱财。
第5招:孩子是宝,身边不可少
孩子是弱者,是人们关爱的对象。在职业乞丐中,他们利用人门的这种心理,把孩子当成了“摇钱树”。在建国路“新三毛”大酒店门口,记者看到有个妇女带着两个小孩,一个四五岁的样子,一个还抱在手里,那个妇女自称是孩子的母亲。可是,那名妇女已有五十多岁年纪,这对母子的年龄差别实在太大。
在乞讨现场,记者看到有路人路过时,妇女手中抱的孩子,不知为何就大声哭泣,引来很多行人的观看。而这时,大一点的孩子就会说,“我妹妹饿了,给点钱吧。”看在小孩的面子上,行人多多少少会给点钱走人。
在杭城街头,记者发现一些职业乞丐让小孩卖艺,市民给钱不是因为技艺高,而是因为可怜相。在杭州龙翔服饰城门口,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表演酒瓶砸头“功夫”,她一连两下没有成功,小女孩想再用力继续砸,围观的行人看了,心痛不已,连连说算了算了,他们纷纷给孩子掏出了“辛苦费”。
第6招:湖边帮忙有代价
杭州西湖边,有些职业乞丐专打游客主意。这些乞丐,一般两人一组,在游船靠岸时,一个上前拉住船,一个去扶游客下船。在游客下船后,就向前乞讨,算是为你“服务”,“你”给钱吧。
比比这些有“头脑”的专业乞丐,其他没有“技术”的乞丐,就没有这么多收入了。在杭州南山路上,一个老乞丐说自己是安徽淮南来的,去年发大水,家里被水淹了,只好到外面来乞讨了。而这些“台词”,记者在10年前就听说过了。当记者提出,帮她去杭州救助站救助时,老人一口回绝。她说,现在,她跟老乡同住在杭州中河高架桥下的绿化带里。昨天傍晚,记者跟着她来到中河高架下,看到桥下绿化带里还住着很多城市流浪人员。据了解,他们原来都住在清泰立交桥下,有些是来讨债和捡破烂的。后来,城管部门来清理,他们才搬到这里。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实习生 方旸 记者 孙连兴/文 张惠法/摄
(虽然都是老照片、老题材,现实效果却仍然十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