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邓海建 锦秀文 单士兵
“‘十一’黄金周门票也不会涨价,只有住宿等接待价格可能会稍有上浮。”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旅游胜地品牌推广峰会上,丽江古城、苏州太湖、江西灵岩、南岳衡山等近20家著名旅游风景区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十一”黄金周期间会有许多来自各地的游客前去游览,但黄金周期间门票不会涨价。
“黄金周门票不涨价”是怎样的经济理性
如果将这少数几家景点发出的“黄金周门票不涨”的声音,置于中国整体的旅游市场中,这样的声音,显然太过微渺,太过无力。毕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着数以万计的旅游景点,它们中大多数的失声,说明大多数景点可能继续沿袭以往“逢节必涨”的惯例。也就是说,这样来自少数景点的品牌推介会上的“黄金周门票不涨价”,其价值只限于有限促销的意义。这样的做法,对于整个旅游市场不合理的票价操作格局而言,并不能起到彻底扭转与肃清作用。少数景点发出“黄金周门票不涨价”的声音,恰恰折射出当前旅游市场中,道德理性与经济理性的不和谐。
本应作为公共产品的旅游资源,不应该成为少数个人与集团的牟利工具。尽管基于“理性经济人”的特点,景点需要通过追求一定利益来保证其开发与运营,但从根本上讲,如何让这些景点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人文价值的辐射以及道德教益作用,才应该是这些景点的管理者的职责与使命。
(湖南编辑)
掂量“黄金周门票不涨价”的承诺
商家此时敢于出招“黄金周门票不涨价”的承诺,根本是景点门票的收取存在着商家与游客之间信息不对称使然。虽说门票价格是公开透明的,涨不涨价也是游客通过购票就能对比出来的,但景点在服务上的不到位、不尽责,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消除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景点兑现“黄金周门票不涨价”的承诺,不仅要将景点应收的门票的范围公诸于众,而且要把游客应该享受到的服务也张榜公开,还要将近几年以来门票原价向游客发布,让游客在享受到应有服务时做到心中有数,且明明白白。作为消费者而言,在面对景点不涨价的承诺时,要多长一个心眼,不要被景点不透明、不公开的不涨价承诺给忽悠了。
(江苏市民)
解读“黄金周门票不涨价”这则寓言
涨价或不涨价,这样的承诺真是景点能给得起的吗?按照纯粹市场经济的供需理论,商品在黄金周涨或不涨都有道理。但旅游资源,本质属于公共产品,它不是某一个单位或者说某一个地方的“私有财产”,国家才是旅游区的最终所有者(尽管抽象),地方各级政府仅是代表国家来行使它的管理权。遗憾的是,不少景点在利润狂想中把自己定位成产权私有的“纯粹商品”,大胆抛弃了自己的人文责任和社会责任。当欧美看重著名景区的教育功能和社会效应,普遍压低门票以便让所有人都拥有受教育和受熏陶的机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从涨价方案看到诸如对记者、教师、未成年人、残疾人、失业者等社会特殊群体的应有的眷顾,也因此,无论是《价格法》或者《消法》都能驳倒的那些幼稚借口,竟然能屡屡得逞。
(江苏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