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从塑料袋谈危机的处置思维
日期:2006-09-08 10:28  点击:179

    袋小乾坤大,小事也劳神。就拿禁用塑料袋这件小事来说,现在国内成功的例子没怎么听到过,大多停留在口头讨论阶段。仅有的几次尝试,也不能形成气候。本报周二热线新闻版《拒用塑料袋被看成“另类”》一文,只能再次证明这件小事还是难办。

    在生活中,类似难办的“小事”并不鲜见。比如所谓“汉服”的推广从目前的状况来说,也只能是一相情愿。具体到塑料袋这件事,要改变绝非朝夕。谁都知道,塑料袋污染环境,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们在抱怨越来越差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反复无常的灾害性气候时,却很少想到该身体力行做点什么。难点就在这因果之间没有必然而直观的联系。

    据《武汉晚报》报道,2004年浙江永嘉县农民陈飞到武汉市江大路菜场作“重提菜篮”的义务宣传。这位50岁的志愿者,3年来为宣传“重提菜篮”,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及浙江各地,自掏费用4万多元,但收效甚微。本报也曾报道过类似的“菜篮子”新闻,但这也是绝无仅有的少数个例而已。

    《拒用塑料袋被看成“另类”》一文提到,有读者建议,能否用“塑料袋使用税”来解决这个顽症。个人认为,用经济手段控制塑料袋的使用量,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以经济为杠杆,一抓就准,一罚就灵,成了许多职能部门在处理棘手问题时的“尚方宝剑”,但效果呢大家有目共睹。大禹治水,还讲个疏堵结合,若动不动就征税罚款的话,除了怨声载道,还能有多少实际效果?

    塑料袋被喻为“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之一”,为治理它,多少专家学者为此焦头烂额。有专家指出,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只有能替代塑料袋装物品的方便办法,才能给市民提供更好的选择。

    有人提出,从源头抓起,即堵住低成本、超薄型塑料袋的生产与交易:比如提高产品成本,清理塑料袋生产厂家等等。上面的方法看上去很美,但实际会有效果吗?制作简单、原料随处可见的塑料袋,要从生产的角度来封杀。中国这么大,正规厂做不了,还不是给小作坊、地下工厂拓开了一条生财之道。

    用菜篮子来替代塑料袋,也是这个古老而实惠的工具不能承担的。所以说,现在讨论消灭塑料袋只是一个伪命题。禁用塑料袋,看似生活中的一小步,其实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步。首先,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而全国一盘棋,只有以国家的名义来全盘否定塑料袋的使用,才可能形成合力。而如果有一天,国家为小小塑料袋立法禁止,不能不说是整个社会的一次巨大进步。而现阶段,环保意识对民众的灌输、对塑料袋替代品的开发,才是重中之重的要务。与其清谈,不如用科技推动进步,用文明约束陋习。对塑料袋如此,对其他弊端也是如此。

来源:金华新闻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10/01 03:1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