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谁说"农村缺组织"?
日期:2006-09-08 10:26  点击:169

 作者:石峰

  在最近的中国新乡村建设论坛上,无论谈什么问题,最后都能听到这样的感慨--"农村缺组织"。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农民常说一句话,"办事找不到人,收钱的时候就来了"。有时候还抱怨收钱的人太多。这说明农村不是缺组织,而是组织在有些方面功能退化或者丧失了。为什么会退化或者丧失了?多半原因,是因为在这些方面的事务上长期以来没有比较好的办法,要么这些事本来就只进不出,要么是经营起来入不敷出,这些事总是拖后腿,拖得太厉害,成了沉重的负担,组织自觉不自觉地把这方面功能就萎缩或者丧失了。

  在当前的新乡村建设中,如果要说缺组织的话,应该说是倡导新乡村建设运动的领导者、先锋队、骨干们缺组织,甚至没有好好组织起来,帮农民想办法的意识。许多人抓不住问题的要害,针对要害问题拿出有效的办法,却先给大家说明,自己不是什么理论家,自己没有理论,只是一个实践者,顺势也放弃了对组织的建设。没有有效的组织,做事既缺少规划,又效率低下,从外面弄来点钱这跑跑那看看,老百姓开始觉得新鲜跟着转,新鲜劲过去,转累了,不太愿意跟着转了,领导者头上的光环褪色了,反过来又开始埋怨大家怎么样怎么样,连大家提出的要求和愿望都不管了,只觉得大家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让人听着既可笑又失望。

  而且,在中国新乡村建设论坛上,现在能看到不少人,是一边在前面喊着口号,"大家往前冲啊",一边也越来越注意给自己贴上"知识分子"或者"学者"的标签。这不只是底气不足了,还有一些人觉得这儿已经不是精神托儿所了,事件中的问题和挑战已经让他们不舒服,他们开始游移不定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多半来自某种狭隘的视野和长期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产生的麻木,要解决有点困难,这里只能做另案处理。

  但在新乡村建设论坛上,我们也能看到,有一些人是看到了希望的,他们知道要教会大家在市场经济中生存,自己先要学会按照市场规律办事,尽量把每一个项目当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契机,进一步实现组织的自力更生和造血能力,为组织人员素质技能的提高、为组织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组织服务范围的扩大创造条件。自身有了良好的机制,能够独立生存,也能长期扎根下去,和当地的组织、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解决相关事务有效的办法,有序而实实在在地推动新乡村建设的发展。

  当务之急,就是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先锋队员们,要用符合市场规律的办法把自身先有效地组织起来。世界上各大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既是对中国充满希望,也是觉得中国的农村有广阔的舞台和发展潜力。他们并不都是来做义工来的,而是觉得这儿能够"创造出"一个良性发展的市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这样看呢?他们怎么看,机遇在什么地方?要探索,也要组织起来,有序地探索。

    实践者们,请组织起来!

关于网站  触屏版  
10/01 03:1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