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追求公平不利于消除贫困?
日期:2006-06-19 09:49  点击:282
廖德铨
   

  “以公平为导向、既增加穷人机会又不危及效率和增长的政策的确存在。然而困难的是,一旦公平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那么自利的游说团体就会以公平的名义赢得有利政策。之后被采纳的恰恰是那些既阻碍经济增长又不利于消除贫困的政策。”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Arvind Panagariya近日所提出的观点。

  追求公平不利于消除贫困?难道说不讲公平更有利于消除贫困?中国到底有没有存在既增加穷人机会又不危及效率和增长的政策?

  我们单研究一下个人生存以及发展机会的公平问题,就可以知道结论。生存权是人们的基本权力,向弱势群体提供足以保证温饱的补贴和足以维系健康的医疗服务是实现生存权的最基本需要也是作为公平在生存机会上的体现。我们做到了吗?做的够不够?如果连生存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消除贫困?生存机会的获得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这是不言自明的。

  那么,发展机会呢?高等教育费用高昂,贫困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少,这导致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普遍的低竞争力和低收入,产生新的贫困。贫困者自身和他们的后代难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怎么办如果政府能够在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上予以足够的补贴,那么贫困者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辛勤劳动来摆脱贫困。

  我们再深入想一下,如果政府向贫困学生提供了免费的高等教育,是否就不利于提高效率了?我看并不见得政府在教育上的补助,不能单以教育的直接结果来衡量。仅仅将教育当做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拥有比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会很有利。这是因为,依靠这个手段,许多原本会默默无闻地死去的人就能获得发挥他们潜力的能力。而且,一个伟大的工业天才的经济价值,足以抵偿整个城市的教育费用。如果能培养出像牛顿、达尔文、莎士比亚或贝多芬那样的人物,那么在许多年中为大多数人举办高等教育所花费的一切费用,就足以得到补偿了。可见,在教育上的投资是既能体现公平又有利于提高效率的。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这样对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不公平。但是这种教育费用分担的不公却解决了发展机会的公平。若是硬要体现教育费用分担的公平,我们可以提高那些享受免费高等教育的个人在工作后的个人所得税,也是完全可行的。我想这样的办法恐怕是要比活活剥夺部分贫困人发展自己摆脱贫困的机会要好得多吧!

  作为一个家庭,父母总是给自己的孩子提供足够的发展机会,希望他们能够在社会竞争中出人头地。作为一个国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自己国家的子民的教育投资,使国家的每个子民都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市场报》 ( 2006-06-16 第10版 )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9/24 09:15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