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地球上,两种文明长达千余年的交溶,似乎才出现结果。
大秦景教,属于聂斯脱利派的基督教派,与一性派基督教派论战、争正统失利后,聂斯脱利遭流放致死。这样一个教派本应该随之消亡,但他的教徒却在唐太宗初年。由波斯进入中国,开始在长安传教,后向其他地区发展。寺院称大秦寺,大秦是罗马的代称。
那是个中国最开放的年代。太宗被称为天可汗。世界共主。太上皇抚琴,皇帝跳舞。这样的场面,只有在唐代才得以一见。所以各种宗教文化都可以兼容并包,唐代文化有容乃大。
基督教初入,碰到了好时光,210年的时间,给了它足够的时间与东方文化溶合,它也似乎已经扎根于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壤中。可是,唐武宗一声令下,下诏禁止佛教流传,景教亦被波及,只给后人留下了一座
这是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第一次失利。
到了元代,忽必烈把民族分为五等,排斥汉文化,其母又笃信
明代中期,也许是马可。波罗的中国游记的影响。意大利人
大清王朝时,康熙大帝没有排斥基督教的传播,在这块古老国土上初著规模。
可到了雍正年间,罗马教廷对中国教徒开始指手划脚了。规定中国教徒不得从事儒家及相关活动,要专心伺奉上帝,这是圣经教义,教徒理应尊从,但对中国来说,的确不应该一刀切,或者说欲速不达。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严重地干涉中国内政,这是中国皇帝绝对不能容忍的。下诏教徒还俗,传教士逐出国门。
这一次,基督教文明再次败走。已经在中国国土四个来回了。
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基督文化已经势如破竹,锐不可挡。冒险家们带着
这时基督文化其实是一种强势文化,按照常理,它的传播在这畅通无阻的情况下,应该被广为结纳。可是,文化和文化的较量,不是枪炮可以替代的。否则,我们没有办法解释1949年后的中华大地上,基督教文明再次绝迹了。
1980年代,基督教文明席卷而来,我们可以说基督教传播至东方文明的国土的春天到来了吗?我看这种结论为时尚早。
我想到另外一种文明——佛教。它其实与中华文化相抵触的。五次佛灭,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国士大夫精英阶层,对它的排斥具有代表性。它却一次次地卷土重来,形成了中国文化儒释道三足鼎立之势。有人解释说,佛教传入中国时,正好是南北朝战乱频繁的时期,四百年苦难中的人民,在佛教里找到了精神的慰藉。
这种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很不全面,我相信佛教里有一些特别的因子,使中国人心动的因子在起作用。我本人欣赏
文化是奇妙的,深奥的,许多时候不可琢磨的。
来源:长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