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五章
严循东 2007年4月22日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微眇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专,故强为之容,曰:豫呵!其若冬涉川;猷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客;涣呵!其若凌泽;沌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译文】:古时善于实行“道”的人,微妙、高深而又通达,深奥得不可记述。因为不可记述,所以只能勉强对他作一描述:(他)谨慎缓慢啊!就像冬天(冒着寒冷)涉水过河。谋略盘算啊!就像害怕四邻(的围攻)一样。严肃庄重啊!就像宾客一样。涣散疏松啊!就像冰凌消融。混沌无知啊!就像未经雕琢的素材。积厚深沉啊!就像浑水一样难以看透。空旷深阔啊!就像(空虚的)山谷一般。浑浊的水静下来,慢慢就会澄清。安静的东西动起来,慢慢就会产生变化。保持这个“道”的人,不追求盈满,因此能安于陈旧,破败,而不是完美无缺。
【注释】:古代那些善于研究自然法则的圣人,能够从一般现象的微妙处领悟到深奥的道理,更能深入到一段人不可认识的境界。正由于难以认识,因而要有不畏困难的精神:有时像冬天涉水过河,犹豫不决;有时像担心四邻起祸,畏首畏尾;有时相当拘谨,好象做客一样;有时过分执着,好象一名纯朴而不能开窍之人;有时认识太空泛,如同山谷一般空荡;有时糊涂茫然,如同浑浊的污水一样。哪一个先贤能因为糊涂就停止研究的呢?他们总是能安静下来化浊为清。谁又能保证这种理论认识长久立于世、不会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呢?他们总是能以一种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观,逐步进入新的领域研究。只有不断追求新的目标的人,才能逐渐得到知识的升华。只有保持这种永不自满的心态,就能化糊涂为明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