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北京文博十一五蓝图发布
日期:2006-09-22 08:55  点击:152

   
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

    未来五年,北京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将达到350处,京城“五区”风貌、京郊“六景”景观将逐一恢复重现。今天上午,北京市文物局、市发改委联合对外发布《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展示了今后五年本市文博事业的发展蓝图。
  

    在《规划》中回顾了首都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市政府实施“3.3亿文物保护工程”和“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截止到2005年末,市政府共拨款6.9亿元用于全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0个文物建筑的抢险修缮项目,13万平方米文物建筑得到腾退修复。经过文物普查,目前全市文物资源总数达到了3550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历史文化保护区43片,地下文物埋藏区36处。全市登记注册博物馆130座,国家级和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7家。

  对于未来五年首都文博事业的发展,《十一五规划》作为全市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历史名城保护、地上地下文物保护、博物馆事业、古玩艺术品拍卖与市场经营、文物安全执法、文物科研与信息技术应用、人才队伍建设等九个方面的基本任务。谈到规划的具体内容,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认为,《十一五规划》中并没有标新立异的内容和提法,而是参考和延续了《十五规划》的思路,这是由于文保工作本身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其中也不乏亮点。例如在文物和名城保护方面,明确提出了社会保护和和谐发展的概念,前者是指要依靠社会力量,带动社会资金保护文物,后者则是说首都文保要全市一盘棋,旧城之内求保护,跳出旧城寻发展,达到新旧和谐,共同发展。此外,在博物馆事业、古玩艺术品交易建设等方面也不乏亮点。

【规划解读】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将达350处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公布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第四批市级地下文物埋藏区,使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数量分别达到350处和50片。

  在实施旧城危房改造过程中,要切实加强部门联动、统筹兼顾,逐步解决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区居住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和实行“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微循环”的运作方式,配合政府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完成御河、三眼井、白塔寺、大栅栏、鲜鱼口等历史街区整治试点项目。

【规划解读】旧城“五区”风貌、京郊“六景”重现

  “十一五”期间,将按照“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中提出的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的目标,完成皇城景区、什刹海风貌区、国子监古建筑群游览区、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古城垣景区,以及京西风景名胜区、北京段长城风景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的文物建筑修缮工程。同时,落实市级以上文保单位百处文物建筑的修复,对不少于100处区级文保建筑进行重点抢修。

【规划解读】400项展览2008年前推出

  坚持“资源整合、挖掘潜力、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原则,保持北京地区博物馆适度增长。积极推进国家博物馆改建、中国科技馆三期工程、中国农业博物馆扩建、北京美术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老舍纪念馆扩建、徐悲鸿纪念馆改造工程、妙应寺白塔管理业务用房、老山汉墓保护展示用房工程。

  此外,从现在起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为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首都北京的文化底蕴,市文物局在规划中确定实施“双两百”展示计划,推出有特色的固定展览200项,临时展览200项。

【规划解读】创建古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

  《规划》提出,北京将创建古玩艺术品拍卖交易中心,到2010年,争取将北京建设成国际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之一。届时,北京不仅具备国际艺术品交易的顶级高端市场,同时又能满足普通爱好者和收藏者的大众化需要,使古玩艺术品交易成为北京独具优势的文化产业。

  自2007年起,力争每年或每两年在北京举办一次具有国际水准的“北京国际艺术品博览会”,并努力使之成为世界品牌。同时,中国古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将由每年秋季一次改为每年春秋各一次,到2010年,每届“博览会”交易额争取突破6亿元。

  《规划》指出,到2010年北京古玩艺术品拍卖年经营额突破150亿元,争取达到200亿元,境外回流文物占到拍卖品总量的35%。

来源:千龙北京

关于网站  触屏版  
10/02 00:03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