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治污经费成唐僧肉 贪官污吏为环保大敌
日期:2011-08-04 10:15  点击:273

 

                 2007年05月31  


          
治污经费成唐僧肉  贪官污吏为环保大敌


   
新华社北京531电(记者周方)  国家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走

上了一条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国

策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对环保的投入逐年递增,十五期间高达7000

亿,十一五预计政府投入将超过10000亿元。但是,令人遗憾的是,

如此庞大的投资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主要江河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城乡生态环境大多处于崩溃边缘。通俗的讲法是:有河皆干,有水皆臭。

近日太湖蓝藻提前一个月大爆发就是当地水生态系统继续恶化的最新例

证。


  造成环保投资效率低下的原因有许多,其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以及由

此产生的腐败问题。目前,中央下拨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经费数额巨大,

但其管理使用缺乏科学的方法,使其成为唐僧肉,诸多部门参与


。与此同时,由于体制原因,有关部门对环保经费缺乏监督管理,使


那些直接或间接掌控环保经费的官员很容易滥用公权,以权谋私,导致大


量环保经费和环保罚款被贪污、私分、挪用。


  作为新华社记者和全国人大环资委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团成员,

本人多年来十分关注环保,重点采访过黄河、长江、太湖、滇池等主要江

河湖泊和污染问题严重的流域,对城乡环保问题以及相关的腐败问题也都

进行过深入的采访和调查。


  今天,记者只想用一些事实来证明环保中存在的体制问题和严重的贪

污腐败问题。


  污染的背后是腐败,严重的污染背后必然存在严重腐败。贪官污吏已

经成为破坏环境保护、破坏社会稳定的大敌。

  
  此次太湖水污染加重,蓝藻提前爆发,与当地政府未能落实中央政

策、滥用环保资金、弄虚作假、欺下瞒上有关。


  413,宜兴市公安局在完全没有必备手续的情况下,不顾当地村民

的阻拦,悍然逮捕中国著名环保人士、中国污染举报第一人吴立红。

经过记者深入调查,其幕后黑手正是至今未被绳之以法的大贪官、黑社会

头目、江苏省环保厅长史振华。史振华是宜兴人,在当地的关系网十分庞


大,不仅在地方党政机关和黑道拥有浓厚的人脉,而且通过亲友在众


多污染企业大户持股或以其他形式获取不法利益,他同时成为宜兴乃至江

 

苏许多污染企业的最大保护伞,并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具有黑社会性质的利


益集团。

 

  与各级政府和各级媒体关系良好的吴立红与史振华是多年的死对头,

早在2002年,史振华就指使当地官员和黑社会迫害吴立红,把他打得遍体

鳞伤,将他挂上写有我是坏分子的牌子流街示众。英勇的吴立红不顾

个人安危,多年来仍然坚持向环保部门和媒体举报污染企业和史振华一伙

的腐败问题。史振华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利用手中的权利,大量私分挪

用环保罚款。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环保厅每年都有2亿元以上的环保罚款


收入,但这些巨额收入中的大部分都被史振华一伙贪污。近日逮捕吴立红


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他的举报已经将史振华等人逼上绝路


  上行下效。在史振华的控制下,江苏省环保部门已成为名不副实的

污保局。各级环保部门都没有纳入财政预算,所有收入要求

。结果当地环保官员就像解放前苏北地区的盐务人员一样,靠敲诈勒

索和罚款来养活自己,无论污染问题多么严重,企业只要拿钱就能摆平一

切。宜兴污染第一大户天音公司近年来一再发生严重的非法排污和爆炸事

件,多人伤亡,但公司法人代表至今逍遥法外,据了解,他为摆平各级政

府花费了大约四千万元,用来向各级官员送现金和古玩字画。太湖地区人

民对史振华一伙的做法十分反感和痛恨,近年来,当地百姓已多次暴力捣

毁史振华亲友把持的污染企业。此次逮捕吴立红也引起了当地人民的强烈

不满,群体性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已成为当地不稳定因素。正如全国人大

环资委办公室主任尚莒成和著名环保作家哲夫指出的那样:贪官污吏阻碍

环保事业、镇压举报人、欺上瞒下,不仅毁坏了执政党在人民心中的形

象,更是直接破坏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他们是环保事业的大敌,是国

家和人民的公敌。


  此外,南京市在治理玄武湖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腐败舞弊现象。市园

林局副局长赵永艳和李纬处长以权谋私,放着出价合理的环保企业不用,

将数百万元治污项目承包给自己人,这位自己人为了降低成本,

将价值仅10万元的300吨白泥填入湖底,以这种饮鸠止渴的低成本方式

虚假治理玄武湖,其结果是,如今市政府不得不每天都要靠花费20

万元换水来维持玄武湖的生机,大笔的治污资金落入贪官污吏袋中。


  再以滇池为例。滇池水污染治理一向受到的中央政府的重点支持,一

期治理投资40多亿元,二期投资80多亿元,三期投资预计超过百亿。但

是,滇池同时也是环保投资失败的典型。巨额投入非但没有使滇池和昆明

市的环保问题得到丝毫的解决,反而起了当地贪官污吏的胃口,使

他们狮子大开口。腐败官员将当地人民作为人质,理直气壮

向上伸手索取巨额治污投资,把治理滇池变成了一个长期的钓鱼工

,使之成为他们的摇钱树。结果,投资越来越大,滇池和昆明

市水环境越来越恶化。君不见,经过多年的治理,昆明全市的23条河

流已经变成乌黑油亮的酱汤,滇池富氧化程度日益严重。为了应付上

级检查,当地依然沿用无数事实证明已经失败的环保措施”——把水藻

从滇池捞出来放入金沙江,污染长江。按理说,这样的犯罪行为早就可以

依法治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无人追究。


  关于滇池治污经费流失,仅仅从刚刚归案的原昆明市副市长、省交通

厅副厅长胡星和他的同伙身上就可以找到足够的线索。胡星担任副市长期

间正是分管环保,他伙同当地环保部门部分官员以受贿、贪污等形式掠取

了数额巨大的环保经费。如今,虽然胡星被捕,但当地环保部门的涉案官

员并未全部归案,一些甚至依然大权在握。如在任的某处处长李熠波

 

(女), 她将主管的滇池治理项目大部分承包给其丈夫的公司,并坚决排


除一切与其无关的环保企业,从而每年稳稳地将数千万元经费放进自己的


腰包。这位李处长并不自私,她的手下也都分得一杯羹。例如,她手


下一位工作刚满两年的年轻人,已经购买发住房两套,两部轿车。


  我们记者团当年曾经当着某些云南省领导和昆明市领导的面指责过他

们这种钓鱼手法,愤怒谴责这种腐败行为。当年我们采访贵州时,也

跟后来被逮捕法的原副省长刘长贵以及后来被处于级刑的省交通厅长和公

路局长发生了激烈冲突。事实证明,一切严重的污染背后都是严重的腐败


活动。


  在环保界,人们流传着国军大换防的说法,即治理滇池失败的

专家们和治理太湖失败的专家们进行了一次换防,利益均沾,继

续各自的钓鱼工程


  近日太湖蓝藻爆发后,记者立即赶到太湖,在环境相对良好的东部湖

岸(苏州境内) ,记者也亲眼目睹了蓝藻爆发的盛况


  据悉,闻之太湖蓝藻提前爆发,江苏省有关部门立即开会研究治理问

题,会上,当地专家提出了三种国内外已经证明属于治标不治本

钓鱼办法:向湖底填白泥压制蓝藻,捞蓝藻,设立栅栏阻挡蓝

藻。会后居然决定派员到滇池学习” “捞藻经验。按照这些方法,估

计国家每年需投入数亿元。


  据记者了解,国内外已有专家研究出生物治理汗水的好办法,这种效

果明显并且持久的方法已经在国内外成功运用。但是,一些官员唯恐彻底

治污后断了他们的财路,为了一己之利,毅然拒绝采用,或被迫接受试验

后以种种理由拒绝其大规模推广。迄今为止,生物治理方法曾部分用于滇

池和玄武湖治理,取得了明显和持久的效果。记者近日在滇池和玄武湖亲

眼目睹了生活治理方法的成功,也从当地专家学者了解到当地某些官员如

何滥用手中职权、拒绝大规模采用正确治污方法的不法行为。


  记者希望中央立即采取断然措施,改革环保投资和管理体制,加强环

保资金的使用、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各种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违法行

为,使中央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最大效率地使用环保资金,决不浪费纳税

人的血汗钱。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9/26 12:1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