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重庆10万人赴新疆摘棉抗旱
日期:2006-08-19 13:37  点击:148
 

    昨日,重庆市菜园坝火车站,即将搭乘火车奔赴新疆采棉的民工在等待检票。7月份以来,川渝遭遇罕见高温伏旱天气,农民受灾严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出资2500万元,组织10万名农民赴新疆摘棉务工。

务工两个月,人均可收入2000元;昨日首趟进疆摘棉务工专列出发,汪洋王鸿举到车站送行

    昨日(18日)下午5点52分,重庆直达乌鲁木齐的L204次临时列车缓缓启动。10号车厢第二个窗户里,一位中年汉子探出头来,挥舞右手,向站台上送行的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告别:“走了哟,我们挣钱去了。”

    L204次临客是从重庆出发的首趟进疆摘棉务工专列,满载着来自我市永川、铜梁、武隆等区县的1700名农民。到9月初之前,还将有20多趟进疆专列陆续发出,送10万农民进疆。他们都来自受旱区县,到新疆摘棉花挣现钱,把损失找补回来。

    人均两月挣2000元

    原本今年进疆摘棉的名额只有5万人。因旱情严重,市委、市政府在新疆建设兵团又争取了5万个名额。

    为鼓励农民进疆,市里为进疆民工每人补贴200元。各区县也分别出台政策:安排人帮进疆民工的家人秋收,务工结束后报销车票,办理工伤保险等。目前,10万个名额里,已有7万有主。

    经有关部门多次赴疆对接洽谈,重庆农民的劳务报酬已预先定好:0.85元/公斤,比去年多了5分钱。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务工两个月,人均可收入2000元。重庆农民可以从新疆带回2亿元。

    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市长王鸿举等到重庆火车站为赴新疆采棉的民工送行。罗伟 胡杰摄(图片来自:重庆晨报)

    重庆市领导汪洋、王鸿举等前往菜园坝火车站,为永川、铜梁、武隆等地的1700名进疆摘棉务工的农民朋友送行。 (图片来自:重庆晚报)

    汪洋嘱咐民工注意身体

    昨日,在上车赴疆之前,9位农民工代表与汪洋书记、王鸿举市长坐到一起,聊起了进疆的打算。他们好几位已经是“二进疆”、“三进疆”了。

    武隆沧沟乡的游关银,去年在新疆干了两个月,抛开吃饭开销,带回家2700元。“只要勤快,天天上坡摘棉就有钱赚。”游关银说。

    “活要干,身体更要注意。”汪洋接过话说,新疆天凉、干燥,重庆人会不适应,要多留心健康,“盼你们挣钱回来,更盼你们平安归来。”

    王鸿举市长以一位在新疆建设兵团工作的老熟人为由头,和兵团来渝接队的干部刘新刚攀谈起来。“很多农民工是第一次出远门,全市人民关注他们。兵团方面要多一些人性化关怀,多一些福利。”王鸿举说。

    刘新刚介绍,新疆今年棉花大丰收,急需重庆农民工帮忙。在新疆那边,已经准备好车队接站,宿舍整修一新,至于工资,“请放心,保证按时足额发放”。

    8月18日,几位重庆农民踏上了前往新疆的旅程。 8月17日至9月5日,成都铁路局将陆续开行“棉农专列”34趟,运送重庆、四川两省市旱灾地区的11万余名农民乘坐“棉农专列”奔赴新疆采棉。 7月份以来,川渝遭遇罕见高温伏旱天气,农民受灾严重。为了减少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损失,重庆市政府确定了“旱灾损失劳务补,生产损失摘棉补” 的思路,由市政府出资2500万元,组织10万名农民赴新疆摘棉务工。此外,四川省部分受灾地区的1万余农民也去新疆采棉。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娘子军占了一大半

    见车窗里露脸的大多数都是女性,汪洋书记说:“娘子军不少。大家会不会想家、想丈夫、想孩子啊?就两个月,安心工作,很快就回家了。”

    这时,一位皮肤黝黑的妇女高声回答:“丈夫老了,孩子大了,不想,挣钱最要紧。”这位大大咧咧的辣妹子让车上车下笑声一片。

    女性比例高,是此次进疆摘棉队伍的一大特点。“没有完全统计,但女性肯定超过一大半。”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看录像学摘棉技术

    武隆沧沟乡的张淑琴今年42岁,第一次出门打工。

    此前,武隆县农业局对农民工进行了培训。张淑琴是看着录像带学习的摘棉技术。“老师说,我的手法还不错。”张淑琴说,但自己还是担心实际操作效果。

    几分钟面带难色之后,张淑琴露出了重庆女人的泼辣本色。“管他的哟!在战斗中学习战斗。”读过高中的张淑琴拽了句文。

来源:新华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9/29 20:16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