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3 10:35:00 来源: 天津网-每日新报(天津)
吴迪 摄
植树,当时种下的是一份希望,现在收获的是一份成长。新报读者林也是如此,新报和读者就像一棵又一棵小树,在相互扶持依靠下共同茁壮成长。
新报十年来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两次植树活动分别是2003年、2004年的“伴绿滦河源新报读者林”和2009年的“津川两地联手共植手足林”。这两次植树活动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种下一棵苗,新报和读者的关系更近了;铲下一锨土,新报和读者的关系更深了;浇下一桶水,新报和读者的关系更浓了。
新报读者林
共治京津沙尘暴
首创读者自驾游
滦河源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在蒙语中是“七条河汇聚的地方”,然而这个曾经的塞外江南,如今已经变成了沙尘暴的源头。
2003年年初,记者亲赴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实地调查,并发回了滦河源头自然环境恶化的报道。由于当年京津两地多次发生沙尘暴,所以这篇报道立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2003年3月28日,本报向全市发起号召——扮绿滦河源。2003年4月14日,在众多读者的共同见证下,新报读者林正式在多伦县滦河源头扎根。
这次活动是新报第一次组织读者长途自驾游,也是多伦县接待的第一个外地媒体植树团。多伦是国家级贫困县,县领导得知这次活动后,在滦河源头规划出上千亩的沙地作为新报读者林的基地,并立碑纪念,还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保证“新报读者林的树,死一棵补种一棵,林子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好”!很多读者日后仍常开车去多伦观光、植树,不少读者都表示:“看到新报读者林的纪念碑,就像回家一样亲切。”
2004年4月13日,新报再次号召扮绿滦河源。2004年5月3日,在众多读者的积极参与下,新报读者林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新报读者林在原有的基础上,面积又扩大了近一倍,不仅保护了滦河源头的生态环境,也给多伦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由于前一年植树活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一次,不少多伦县的群众也自发前来帮忙,新报读者的爱心、多伦群众的热情,使得植树现场显得异常火爆。
津川手足林
纪念汶川大地震
全国范围影响大
2009年3月7日是“5·12”汶川地震第300天,也是我国第30个植树节。为了记住津川两地同胞联手抗震救灾的壮举和爱心,天津市民政局、《每日新报》、北京银行天津分行共同发起“津川两地联手共植手足林”公益活动。
北京银行天津分行拨出专款,购置了300棵小树苗,在天津动物园栽培出一片新的树林——象征两地同胞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手足林”。活动当天,600名津川两地植树人分为300个小组,联手在动物园栽下300棵象征津川两地手足情深的小树苗,同时也共同许下了300个心愿。
在参与植树的人中,有一名特殊的小朋友,她是来自四川灾区的女孩周沁歌,目前在本市上小学。埋下最后一铲土,小沁歌为小树苗取了一个名字:谢谢。因为她想代表在天津学习、生活的灾区小朋友,向帮助过灾区小学生的天津叔叔阿姨道一声谢谢。
其实,像周沁歌这样有故事的人还有很多,汶川地震给人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全国援手则给人心灵带来巨大的温暖,太多太多有故事的人将自己心中的哀思和感激种在小树下,写在铭牌上,相信将来的“手足林”送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阴,还有更多感人的故事。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