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类
两岸共同关注海峡生态
日期:2009-07-02 10:40  点击:234

2009-06-23 11:50:18 来源:福建日报

 

    6月7日,记者随同省环保局、马祖野鸟会、省观鸟会等参加“生态之家”闽江行活动,考察闽江的生态环境。

    船从福州台江码头出发,往马尾方向而行。“你看,这里原来是湿地,现在盖起了高楼。人们眼中的荒地,对于鸟类来说却是天堂。”福建观鸟会林晨指着岸边的工地说道。

    30年前,闽江边上有大片湿地,天空中有成群的候鸟,在沙滩上随意插一排网,在潮涨潮落时就可以拦住很多鱼、螃蟹、蚬子。随着福州城市建设的扩大,湿地等鸟类重要栖息地不断缩减,生物的物种正在逐渐减少。

    福州有6块面积超过3000亩的大湿地,分别是鳝鱼滩、马杭洲及其毗邻的滩洲、蝙蝠洲、浮岐洲、浦下洲等,它们既是目前我省最大的湿地,也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途中最重要的一处落脚站。整个闽江口大约有鸟类近百种,一旦没了湿地环境,它们将全部迁居。

    “通过观鸟,可以考察生态环境的变化。经常停在电线上、聚集在湖边或海岸的鸟类正一天天地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鸟类数量的下降警告人们,必须严肃对待环境问题。 ”林晨说。

    “神话之鸟”将海峡相连

    “马祖距离福州最近的距离,坐船只要30分钟左右。”马祖野鸟学会常务理事张寿华说,“所以,候鸟可能上午在马祖,中午在福州,下午又飞回马祖。”

    2000年在马祖,重新发现一度传已绝迹的黑嘴端凤头燕鸥。黑嘴端凤头燕鸥被称为“神话之鸟”,全球数量不超过50只。去年7月,马祖赏鸟人意外发现一只成年黑嘴端凤头燕鸥下喙卡着塑胶管,无法进食,濒临死亡。专家猜测这只名为“小管”的“神话之鸟”误认塑胶管为小鱼俯冲觅食,不慎把下喙插入塑胶管中。燕鸥用长喙抓取食物,“小管”下喙被塑胶管卡住,等于失去捕食功能。“小管”的命运引起了爱鸟人的关注。没过几天,在福州长乐鳝鱼滩,观鸟者拍摄到了“小管”的身影,专家判断黑嘴端凤头燕鸥在马祖繁殖,在闽江口栖息游戏、玩耍甚至求偶。海峡两岸的爱鸟人士由此开展共同救助“小管”的行动。

    “如果不能进食,‘小管’活不过一周。然而,‘小管’在我们的观测中出现了27天,所以估计是配偶给它喂食。‘小管’现在不知道怎样了,我们都很牵挂。”张寿华感慨道。

    因为“小管”,马祖野鸟会与福州观鸟会的来往开始密切。从爱护鸟类开始,双方共同关注两地候鸟的生态环境。“马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两岸的生态系统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福州生态系统对台湾海峡生态环境有着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在保护马祖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对岸福州,台湾海峡是我们共同的生态环境,也是鸟类共同的生存空间。”他说。

    张寿华认为,栖息地越大对鸟的保育越好。建议在马祖跟连江的南部,以及闽江口划定一个保护区,双方订一个共同的管护机制,共同呵护“神话之鸟”。目前,闽台鸟友已初步拟定一个黑嘴端凤头燕鸥两岸同步调查计划,争取明年付诸实施。

    生态文明从小事做起

    “保护生态环境无小事,作为普通市民,要做好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生态之家”有关负责人谈道,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环保应该从每个家庭的做起,从每件小事做起,长此以往,才能创造一个生态文明的社会。

    台湾经济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起飞,当时环境污染也相当严重,大量的工业、生活废水、废弃物严重影响生活环境,制约着社会的和谐发展。经过近30年不断治理,台湾自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无论是车水马龙的大街,还是背街小巷;无论是风景名胜旅游区,还是繁华商业区,基本看不到垃圾,甚至一个烟蒂。

    “台湾的经验也许能给内地一些借鉴,帮助内地在环境整治上少走一些弯路。现在,台湾公民的环境意识较高。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已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张寿华说,“每个家庭都要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类、不可回收类、厨馀三类,晚上会有3辆不同类型的车来收垃圾,如果家庭没有将垃圾进行分类,将会受到处罚。”他说,“我家就有厨馀堆肥桶,自己处理厨馀,让它们再回到我的花园,做最好的循环。”

    “鸟儿的种类和多少就是生态环境最有力的说明,人类不会喜欢连鸟儿都不落脚的地方。重视生态问题和促进生态保护,是经济发展中的必要一环。保护环境不仅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两岸应该手携起来,呵护共有的海洋生态系统。”林晨谈道。(记者 林智岚 )

来源:新华网

关于网站  触屏版  
09/30 01:19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