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青藏高原特有珍稀鱼种——青海湖裸鲤的回游产卵期刚刚结束。但由于受到气候和人为原因的双重影响,这一看似自然的旅程,却往往成为青海湖裸鲤的 “死亡之旅”。专家指出,青海湖裸鲤不仅珍稀、独特,还是青海生态圈中的重要环节,应尽快采取措施打通其“生命通道”,保护这一珍贵鱼种。
生境恶化 青海湖裸鲤遭遇“死亡之旅”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总面积4392平方公里。俗名“湟鱼”的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捕捞过度和生境恶化等原因,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据统计,目前数量仅为40年前的10%,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裸鲤,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委员会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青海湖裸鲤的回游产卵期。这时,成千上万的亲鱼,争先恐后地沿着注入青海湖的河流逆流而上,选择合适的河床产卵,完成后再回到青海湖中栖息。但是,这一裸鲤“喜得贵子”的过程却屡屡成为最让人揪心的时节。
据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监测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河水断流造成青海湖裸鲤大量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上世纪90年代,布哈河断流造成300吨亲鱼死亡;2001年,沙柳河断流造成150吨亲鱼死亡。最近的2007年泉吉河断流,造成30吨裸鲤搁浅,在当地政府的组织抢救下,部分裸鲤幸免于难。
据渔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裸鲤搁浅死亡的景象十分惨烈,不仅河道中间遍布已经死亡的亲鱼,堤坝前密密麻麻的“尸体”更是高达半米。同时,一些亲鱼流入水渠中,直接冲到农田里,出现“地里长鱼”的景象。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海湖裸鲤的产卵繁殖安全、维护青海湖流域生态链的稳定,面临着一系列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生境恶化 青海湖裸鲤遭遇“死亡之旅”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总面积4392平方公里。俗名“湟鱼”的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类,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上世纪50到70年代的捕捞过度和生境恶化等原因,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据统计,目前数量仅为40年前的10%,10年才能长半公斤的青海湖裸鲤,其资源量已经到了最低临界点。2004年,青海湖裸鲤被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委员会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每年的6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青海湖裸鲤的回游产卵期。这时,成千上万的亲鱼,争先恐后地沿着注入青海湖的河流逆流而上,选择合适的河床产卵,完成后再回到青海湖中栖息。但是,这一裸鲤“喜得贵子”的过程却屡屡成为最让人揪心的时节。
据青海省渔政管理总站监测显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河水断流造成青海湖裸鲤大量死亡的现象时有发生。上世纪90年代,布哈河断流造成300吨亲鱼死亡;2001年,沙柳河断流造成150吨亲鱼死亡。最近的2007年泉吉河断流,造成30吨裸鲤搁浅,在当地政府的组织抢救下,部分裸鲤幸免于难。
据渔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裸鲤搁浅死亡的景象十分惨烈,不仅河道中间遍布已经死亡的亲鱼,堤坝前密密麻麻的“尸体”更是高达半米。同时,一些亲鱼流入水渠中,直接冲到农田里,出现“地里长鱼”的景象。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青海湖裸鲤的产卵繁殖安全、维护青海湖流域生态链的稳定,面临着一系列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