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态度
医疗垃圾等同于生活垃圾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两堆废弃的医疗垃圾,其中一堆散放在地上,注射器、输液器、针头、针管、棉签、用过的药瓶清晰可辨。
孔女士没有看到这些垃圾是谁扔的,她猜可能是诊所丢弃的。万一针头被小孩拾去玩耍,扎破了手指,很有可能传播疾病,责任应由谁来承担?
诊所工作人员说,这些医疗垃圾不是他们丢弃的,诊所产生的医疗垃圾都是送到正规医院,再由医院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垃圾可能是居民使用后丢弃的。
记者6月20日进行了调查,发现现在许多诊所都会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市民张先生说,护士上门打针确实方便,但通常情况下都是打完针就走,用完的针头、针管怎么处理也怪让人头痛的。张先生一般会用塑料袋仔细装好,扔到小区垃圾箱里和生活垃圾混在一起。
市民赵大娘说,她老伴儿身体不好,每次到医院开的药过了很长时间都吃不完。老两口舍不得扔,但儿女们发现后,就会把已过期的药品扔进垃圾箱里。
隐患重重
危害一:污染环境
记者从药监部门了解到,过期药尽管已经失去应有药效,但其中含有多种化学元素,随便扔掉会污染环境,危害也很大。
危害二:传染疾病
20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小区内的医疗垃圾不见了,据居民说被环卫工人收走了。
一位环卫工人告诉了记者,以前他干活不戴手套,但有一次被针头扎了,给他敲响了警钟。他说:“那东西太可怕了,手疼是小事,万一得了传染病怎么办?”从此他每次遇到医疗垃圾时都特别小心。
医疗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倍甚至上千倍,一旦被拾荒者捡走被回收利用,将未做无害化处理的一次性医疗器械重新加工成纯净水桶、食品包装袋等,危害巨大,等于把各种病菌直接注入人的身体里。
制度盲点
不是所有医疗垃圾都被回收
记者从长春市环卫医用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了解到,目前在长春,并不是所有的医疗机构都能按照要求把医疗垃圾交给公司处理。
目前,长春市内的各大医院都与这家公司签订医用废弃物处理合同,但很多私家诊所的医疗垃圾不是卖给废品回收者,就是与生活垃圾混在一起丢弃。
他们建议,如果能以社区为单位,设立医用废弃物垃圾点集中收集,或许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医疗垃圾。
缺少相关法规监管
记者从环保部门获悉,家庭产生的医疗垃圾一般包括:使用过的针头针管、带血的棉球、胰岛素药瓶、过期药品等。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这些废弃物是不能随意丢弃的。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主要针对的是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对于家庭医疗垃圾如何处理,目前还没有相关法规。
长春市药监局市场处的工作人员表示,严格地说,家庭产生的医疗垃圾也必须送至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但这对个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的,花时间和力气送过去不说,还得交一笔处理费用——依据国家物价部门定价,销毁医疗垃圾每公斤需收费3元钱,大家自然不乐意。
长春市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认为,如果是诊所上门服务,在居民家中产生医疗垃圾,应由诊所人员带走或居民送还给诊所处理。而对于居民家中的过期药,未设立投放垃圾桶,居民自己带到指定垃圾点处理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能混到生活垃圾中,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关规定。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网